一、艺术作品中材料的理解与概述
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的发展变得多样化、碎片化,我们可以在一个大型展览上看到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如装置、影像、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每件艺术作品中对于材料的使用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属性,而这些材料属性代表和衍生出来的意义也不尽相同,甚至一个物质材料因为文化、政治、地域、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表现出多义性的特征。材料本身作为一种物理形态的存在,是艺术语言的承载体,是组成一件艺术品的基础,对艺术作品呈现的内容、形式、语言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材料成为艺术语言的一部分需要艺术家将材料的物理属性转为艺术属性,材料本身的语言才会得到充分利用。纵观整个人类美术史,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岩洞壁画,还是今天的当代艺术,材料从始至终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材料在艺术作品中的地位是不可言喻的。
二、中西方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中材料的发展和运用
在西方美术史很长一段时间中,画家们恪守传统架上绘画的要求,努力在技法、色彩、空间、造型等寻找新的突破,力求做得非常完美,当然对材料的研究也在其中,但材料本身的语言并没有凸显出来,依旧停留在辅助的层面,更多的是掌握材料的物理属性进而服务于画面关系。扬·凡·艾克是早期尼德兰画派的创始者,也是早期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最重要代表之一。在艾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生产水平的限制,画家们可用于作画的原料和工具都十分有限,画家们大多采用坦培拉的方式作画,通过蛋黄或者蛋清调和颜料,调配步骤十分繁琐,比较费时费力。艾克通过长时间的实验,改良前人的经验,不断完善颜料的配比方法和步骤,将蓖麻油与矿物颜料调和,诞生了类似近代油画制作的工作方式。物质材料的使用功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艾克最具代表作品之一,在当时这般熟练的油画技法确实值得惊叹,画面中人物神态、衣着,以及人物后面的吊灯、镜子、窗户等都刻画得逼真细腻;画面空间、光与色彩的处理无不体现其精湛的油画技法。这些精湛的技法背后,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对材料、媒介的不断掌握,不过这些都只是停留于物质层面,作为画面辅助的手段描绘客观对象,材料的运用虽然有了一定突破,但并没有将材料的语言属性真正凸显突来。之后几个世纪里,艺术家们一直沉溺于这个看似无法突破的传统之中。
当时间来到1917年,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被美国独立美术展览馆拒之门外之时,在当时看来,小便池也能成为艺术品简直是不可思议,难以接受。但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不得不去思考是否“万物皆可用”。杜尚否定了传统架上绘画,不再满足于传统架上绘画的形式、内容,甚至直接抛弃传统美学束缚,直接将现成的工业产品“小便池”签上名字,赋予其新的观念,命名为《泉》,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出现在公众视野下。在这张作品中充斥着强烈的工业气息,“小便池”的粗俗和鄙陋是对传统艺术高高在上的形象的挑衅。此刻“小便池”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小便池”,而是人类历史、文化、美丑标准以及工业革命下影响下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被符号化和观念化,是一件物质材料在艺术中找到了属于自己、表达自己的更佳位置,物质材料的属性语言在此刻被唤醒。材料从辅助的手段直接上升为一件艺术作品中的主题语言,从单一的物质属性上升至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逐渐被公众接受和认同。
在国内,也不乏在材料语言探索方面有所建树的艺术家,徐冰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徐冰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活跃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对材料的运用有着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和体现。《烟草计划》是徐冰一项大规模且持续性的作品。《烟草计划》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2000年在美国杜克大学举办的《烟草计划·达勒姆》,一部分是2004年在上海沪申画廊举办的《烟草计划·上海》。由于作品太多,且内容和时间周期比较长,研究起来非常复杂,因此本节从两个展览中各挑选了一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件作品是在美国举办的《烟草计划·达勒姆》艺术展中的《事实》(图3),这件作品是通过视频影像的方式呈现,把徐冰父亲因抽了一辈子的烟,最终患肺癌死亡前的一些病例报告,在夜晚的杜克庄园呈现出来。影像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手段,对表现时间性的作品是不二选择,病例报告作为影像中一部分,二者似乎不谋而合,病例报告本身作为一份普通的报告,并不能直接作为一件艺术品出现,但是徐冰通过挖掘病例报告的特殊历史和背景,赋予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和观念,病例报告从物质层面上升至特殊的精神层面,进而成为一件艺术品。当然这份病例报告成为艺术品还离不开杜克庄园这样拥有特殊历史背景的场所。杜克庄园是20世纪初美国烟草公司在华资本扩张和掠夺的一个缩影。徐冰通过把这些特殊的材料、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时间结合起来,观者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件作品看到美国烟草公司对华的资本输出和掠夺的惨痛历史,同时又可以看到像徐冰父亲因抽烟而患上肺癌死亡的人群。
第二件作品是在中国举办的《烟草计划·上海》艺术展中的《烟发明》装置作品。这件作品据说是由66万支富贵牌香烟组装成的一张“虎皮”,由于中国对香烟的管控非常严格,普通的商品渠道无法获得如此庞大数量的香烟,最终是上海沪申画廊发动社会关系才弄到的。而作品中“虎皮”是被符号化的,虎皮本身就象征着权力、政治和杀戮,同时富贵牌的香烟一定程度也带有财富和危险的双重象征意义。沪申画廊地处上海外滩最繁华的地方,是中国资本与权力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样一件由香烟制作的艺术品在这样一个极具特殊性的地方展出,作品背后的多层意义可想而知。
三、材料在未来艺术作品中发展的可能性
材料本身只是以一种物质形态存在,由于其特殊的物质属性、社会属性,以及其多义性的特点,为材料在艺术作品中的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艺术家充分发掘和利用材料本身的属性特点,通过对物质材料进行搬运、重组、挪用等手段,赋予其观念性和精神性,物质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语言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可见艺术家们正是抓住了材料语言的潜在空间,才使得材料在作品中的使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然也只有通过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更多的材料才会在作品中得到广泛使用,材料的真正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诠释。相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更多的物质材料被创造出来,且被艺术家发掘利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材料的使用将会更加的多样化,在未来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西]毕加索等著: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常宁生编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美)巫鸿著:关键在于实验:巫鸿中国当代艺术文集[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22.6
[3]“徐冰:思想与方法”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