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中职生物学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素质低
近年来,中职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迈进中职学校的大门,这也导致了中职学校的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是初中毕业之后没有选择读高中,而是进入中职学校继续学业,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是高中毕业之后才进入中职学校的。因此,由于学生的文化水平并没有在同一起点,就导致了生源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有些学生是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是自制力差,总想开小差。种种原因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存在难度。
(二)师生信心欠缺
生物这一学科理论性强,学习起来也有一些难度。而中职学生自身并没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导致日常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因此,课堂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某一节课堂上对某一点生物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就会对这节生物课失去兴趣,放任自己不去听讲,如果教师也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不抱希望,学生就会更加的放任自己,进一步导致教师的课堂没有生气和活力,最终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旦师生双方都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信心缺缺,那么中职学校的生物学科教育一定不会有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二、中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激发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握好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测试,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减少对生物学科的偏见和敌对情绪。当学生对知识存在疑惑的情况下,教师要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一定不能让学生带着这节课不懂的知识点进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其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生物和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很强,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的时候也可以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联系起来,能减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陌生感,满足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加对学生的包容度,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的阶段,对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但是这些理解和思考不一定按照教师的想法来,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之间多多互动,促进思维的共享。
(二)加强课堂与实践的联系
众所周知,生物这门学科和生活的联系是很强的,而且很多生物知识单单依靠理论讲解是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的,还要靠实验来完成。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增加一些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如在学习《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时,列举了一些例如胚芽、胚根等比较新鲜的名词,因为城市中的学生很少接触大自然,对于他们来说,通过书本的概念解释是很难正确理解这些新鲜词汇的,他们对这些概念是模糊的,如果通过硬性记忆的方式让同学们来对这些名词进行记忆,这是不符合生物学教学规律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见证植物的种子从生根到发芽、结果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名词都会转化为一种具象的思维概念,这样的课堂理解会比单纯的记忆和名词解释更有说服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准备一些玉米、花生、大豆的种子,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进行种子解剖,观看种子的内部结构,例如胚根和胚芽。从认识种子开始,找出这三种种子之间的区别。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来说,还可以在观察完之后,把剩余的种子种到土壤中,让学生亲亲自见证种子的生长过程。同时,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了解阳光和水对植物所产生的光合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职生物教师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帮学生建立自信,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平常也要多多鼓励学生,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另外,中职生物教师也应该积极创新教学途径,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亮点,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生物实验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现有生物知识的理解来进行练习题的布置,因为在常规环境下,蟾蜍的排卵方式是按照一定的季节规律来进行的,如今生物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可以采用向蟾蜍体内注射促性腺激素的方式加速蟾蜍的排卵速度。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相关的实验器材和相关的实验工具进行蟾蜍排卵实验,促进学生对促进性激素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对它的实际作用产生一定的认知,并且用实验来记录整个实验过程。这个实验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来进行自主实验,通过教师的指导后,由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的结论,并且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来促进实验结果的生成,加深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让生物课堂更加形象化
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很多好处,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的课件内容比较丰富,形式比较精美,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原动力的生成,而且通过电子化的教学方式可以省去板书的书写过程,这样上课时间节约了,教师能够省出大片的时大段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带领大家预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更好地为新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通过图片与文字、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会加深。通过多媒体素材的引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也会提高。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这一课时中,虽然学生对于神经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是神经的具体形态是如何的?神经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很少有学生知道的清清楚楚。课本上对于神经调节作了名词解释,它呈现出的信息是神经调节就是一个反射的过程,整个反射过程由传感器传入神经开始,经过大脑的中枢神经来到传出神经,最后由反应器的反应构成了神经的整个调节过程。我们常说的膝跳反射就是这种比较常见的神经调节。在这个过程中,膝跳反射对应的四个过程分别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可以分别借助多媒体图片找出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和传输神经的图片,并且为这四个部位一一定位出精准的图片,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的神经结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之,优化生物学科课堂的策略还有很多,不仅仅只是上面提到的那些。但是所有的策略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开展,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场所主要是在课堂上开展的,教师要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处理好来自教学的各方面关系,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优化自己的教学课堂。但是,时代是一直变化着的,中职学校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不断完善生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周晓燕.以互动教学促进中职生物课堂的优化[J].中华传奇,2019(9):40-41.
[2] 冯中素.优化中职生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00(004):197-197.
[3] 贾贵兰.浅论中职学校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3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