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应用多种施工材料,而材料的性能、施工技术工艺等均会对建筑工程生态环保效益产生直接影响。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技术研发不断深入,施工材料类型也显著增加,新型施工材料的节能环保性会对建筑工程生态环保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必须加强材料检测,保证各项材料的环保性、科学性以及适用性等。因此,在节能环保条件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意义重大。
1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意义
1.1有效地保障了建筑施工质量
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质量的基本条件,也在工程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建筑材料的好坏也决定了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根据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现状进行分析,在建筑工程职工之前,需要严格的把控材料质量关卡,有序的开展质量检测工作,才能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只有质量达标的建筑材料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为提升建筑工程的寿命提供着充分的支持。另外,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还能也能保障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使建筑结果的可续性更强。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无法保障,还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还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的人员安全,使建筑产品无法保障住户的生命安全。
1.2可以更好地推动新材料、新工艺的进步
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流程更加规范。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领域为了更好的推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也需要高质量的施工材料作为支持,进而打造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空间,为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
2.1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对水泥的凝结硬化状态有明显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放缓,合理控制温度是水泥有效凝结硬化的关键。不同湿度环境中的水泥凝结状态存在差异,可见湿度的控制同等重要。在水泥试块的试验中,环境温度应稳定在20℃±2℃,相对湿度超过50%。实际施工中,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适时采取管控措施,以免由于温度异常或湿度异常引起水泥无法正常凝结硬化的状况。
2.2检测方法
质量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交替检验和标准检验两种,所用检验方法不同,检测出的结果也会有较大区别。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检测方式并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实验矛盾。而当数据矛盾出现时,就需要实验人员对两种检测方式重新分析,以保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合理性。如果矛盾数据无法解决,需要通过其他角度重新进行检测实验设计。总之,试验人员要根据检测材料的差异来设计不同的检测形式,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尝试多种检测方法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3建筑材料检测技术
(1)书面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建筑材料的书面资料进行审核、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材料质量、资料、测验报告。(2)仪器检测技术。仪器检测技术即根据所要检测的材料的特点选择相应设备、仪器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内容有材料内部组成部分、化学成分。就目前情况而言,该检测技术已凭借误差相对较小、使用方便、效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
4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4.1制定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可对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在进行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国家工程技术标准、试验规程、施工规范为依据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比如,可基于国家相关规定实施见证取样、送检,以降低试样失真、试样缺乏代表性的现象的发生率,保障工程质量。
4.2控制温度与湿度
就目前情况而言,可对建筑材料性能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温度与湿度。因此,为确保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在取样、成型、养护、检测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其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土工合成材料在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前,需进行温湿度调试。由于实验室会对温湿度提出不同要求,且其中放置着大量仪器,所以需结合实际情况安装温湿度监控系统,并提前设置报警阈值,一旦出现温湿度异常现象,其便会自动报警。
4.3合理的组织检测人员和设备
根据工程规模和检测实验室的标准,应做好对施工区域的划分,同时也要安排专业的检测工作人员,对质量检测工作进行充分的落实。同时优化布置模式,进而满足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同时也要落实实时跟踪与监测,以此来寻找更加可靠的数据信息,要求相关的质量检测人员应积极地参与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再经过检测以后成绩合格的人员才能有资格参与到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中,对人才进行良好的培养,保障检测机构对人员的需求。创新人才作为检验工作开展的基础,应有效的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以此来实现检测工作的创新,进而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在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另外也要做好设备的检测和保养,设备的性能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做好建筑工程用钱检测工作,并为其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对设备的性能进行维护。
4.4采取信息化工作方式
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对象丰富,操作流程繁琐,数据采集、处理的工作量大,仅依靠人工作业面临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在引入信息技术后,减轻工作量,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高效完成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各项工作。“互联网+”的监管模式在材料试验检测中具有可行性,为材料赋予二维码,形成唯一身份标识,试验检测时扫描即可确定被测件的基本信息,试验检测期间产生的数据自动同步至电脑。
4.5做好数据误差处理
针对检测数据的误差,工作人员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循检测流程,同时需要保障操作人员的熟练性,根据材料性能不同的要求考核操作人员,避免在后期工作中产生检测误差,同时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检测人员还需要提前检查样品的质量,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避免样品和设备误差等引发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误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试样检测及质量管理可为建筑材料质量提供保障,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术主要为书面检测技术、仪器检测技术,其可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同时,想将相关技术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有效性,需将制定检测标准、人员及设备的科学配置、管理工作规范化、控制温度与湿度、试验误差等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管理策略利用起来。
参考文献
[1]袁开.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2):155-157.
[2]邓怡鹏.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J].江西建材,2021(09):69-70.
[3]孔德丽.关于建筑材料检测和质量控制的探讨[J].陶瓷,2021(01):138-139.
[4]张迪.建筑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分析[J].居舍,2020(27):37-38.
[5]郭纪泉.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微探[J].绿色环保建材,2020(0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