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生命观念素养
刘青雯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青雯,. 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生命观念素养[J]. 生物技术研究,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1.
摘要:
“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生命观念”的解释,则可以发现“生命观念”是一种抽象的观点,是学生一系列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的总和,关系着高中生能否透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形成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念。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生命观念”等素养的培养,让生物知识技能真正在学生未来的人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素养培养高中生物
DOI:10.12721/ccn.2023.157081
基金资助:

新课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念须引入多元化的概念,开展启发式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情感多个方面出发,整合当前生物课程中的大概念元素,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挖掘生物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提取出其中的核心价值,从而完成对学生更加高效的价值引导,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中生物学生命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贯彻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突出生命观念的重点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概念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高中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本质和生命现象的自然学科,研究生命的运行规律以及本质现象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生物学学科与现实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教材中的分子与细胞、遗传和进化等知识内容是学界和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同时,生物学教材中的一些生物学技术,会对现实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生物学概念和观点分析、论证生物关系,让学生可以从生物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示范和引导,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生命的内涵并具备自我探索意识。

二、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科对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培养优化策略

(一)采用游戏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发动机。在高中阶段,学生血气方刚,有着无穷的精力,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意愿,渴望提升自我,加深对自身、社会、环境和世界的认识。为了把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及“生命观念”素养的成长与学生的本能追求结合起来,教师应该积极采用“教学游戏”等策略,劳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蛋白质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在基础知识讲解后,教师告诉学生接下来要进行一次游戏活动,介绍游戏规则:接下来,要做一个与蛋白质有关的游戏,学生要扮演不同的氨基酸的角色。当教师说出某种蛋白质的名称时,学生要根据这个蛋白质的组成马上完成自由组合,要拉着彼此的手或手臂。每一轮游戏,速度最快且正确的小组会得到小奖品,错误或速度最慢的小组要受到“惩罚”,如表演个小节目。教师还可以临时加入一些要求提升游戏难度。比如,说出“二肽”的时候,每两个学生快速地自由组合在一起,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演示脱水凝结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既能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又能把自己代入生命的微观层面,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实现“生命观念”素养的成长。

(二)采用情境策略,建立认知基础

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成长本质上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从知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不断构建认知,通过利用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借此产生各种感悟。为了帮助学生产生这些感悟,教师有必要采用创设情境的策略,使得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理解和学习生物知识,为认知的发展建立起一个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DNA的结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大家是否知道DNA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学生以初步的预习或以往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回答出DNA是双螺旋结构。随后教师再通过视频展示《伏羲女娲图》,让学生猜测一下这是什么。学生会感到很惊奇,有的学生猜测这是对DNA结构的“拟人”,一半男性和一半女性组成一个双螺旋。此时教师揭示谜底,告诉大家这是我们中国的《伏羲女娲图》。这个结论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惊奇,心中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的形象,和DNA结构如此相似?DNA结构的奥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古人就有这样的猜想或认识?而且通过情境中的互动,学生对DNA结构的认知都已经初步建立了起来,为他们此后对相关生命现象和世界的思考,打下基础。

(三)采用实践策略,促进学生理解

生物是一门有着强烈实践特征的学科,生物学家们的各种理论在经过实践的验证之前,只能作为“猜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占据着很大的比例。高中生“生命观念”素养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实验的支撑。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从“生命观念”素养成长的角度直接开展实践,获得直观、具体、真实的感受,逐渐建立起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意识,与知识讲解和一般的情境展示形成有效的互补。

以“细胞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关知识点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比,指导学生将植物细胞分别浸入蔗糖溶液和清水中,观察细胞的大小变化和差异,探讨植物原生质层的功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结合所学的知识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对比,“如果我们把手泡在清水中,手上的皮肤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是泡在氯化钠溶液中呢?”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现场尝试一下,再进行新的解释分析。这些直观的实验与实验结果给学生带去较强的视觉体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组成及其工作机制,将微观的生命活动与自身的生命、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等话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发展。对于实验失败,则要保持宽容的态度,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重复试验,直到获得自己的认识。

三、结语

总体来说,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须建立起底层概念与顶层概念,结合丰富多样的导学工具,帮助学生从知识概念的最底层来领悟学习探索其中的生命价值观,从而形成相对较为深刻的学习印象。

参考文献

[1]朱卫峰,黄群慧.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观念培养策略[J].教师博览,2022(27):43-45.

[2]陈伟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落实生命教育[J].文理导航(中旬),2022(3):76-78.

[3]蒋雅静.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6):106-10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