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耳目哨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监测手段,可以快速检测污染物的含量,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化学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环境检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化学分析技术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检测工作的好坏。因此,在环境检测中,应加强化学分析方法的应用,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多角度评价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具体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可以有效提高环境检测的效率,降低检测工作的难度。通过检测确定污染类型,并对污染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从源头上防治污染。
2.化学分析方法的选择要点
2.1分析目的及精确度要求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相关人员首先要了解被测对象的实际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进行化学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以便对标准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在具体实施中,有关人员应注意对材料的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并对其成分的性质和范围作出基本判断。此外,要合理掌握化学分析方法,明确被测样品的成分含量,估算各成分的含量区间,确保在测试范围内。
2.2保障检测精度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所采集的样品中不同监测指标的含量不同,可根据检测精度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适用于含量大于1%的样品中主要成分的测定,而含量小于1%的微量成分则需要仪器分析。当样品中各组分含量较低时,化学分析难以准确检测,而仪器分析可有效保证检测的准确性[1]。
3.环境检测中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
3.1重量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法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计算不同物质在反应前后的重量的方法,是准确分析环境检测质量效果的重要方法。重量分析法中使用的化学反应一般包括氧化、还原、干燥、中和等。在称量重量之前,要根据环境试验的目的和目前使用的主要仪器的精度来确定要测量的精度。通俗地说,测量数据应该精确到小数点后的几位数。
3.2质谱分析方法
每一种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每一种分子都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原子的主要成分,根据原子核质量的不同来区分物质性质的方法称为质谱法。基本程序为:真空系统→取样系统→离子源→质谱仪→检测器→记录系统。
3.3原子荧光法及原子吸收法
在环境检测工作中,金属有害元素的检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中国环境检测行业的迅速崛起,原子吸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污染物中金属检测的准确性。通过使用原子荧光计,可以准确地检测各种环境中的金属化合物。仪器抗干扰能力强,在使用过程中很少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获得的检测数据可靠,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原子荧光仪还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2]。
4.化学分析方法在环境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4.1大气检测
空气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是污染物,会溶解雨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形成酸雨。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化学发光分析是检测空气中污染物的常用方法。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被测样品与催化剂相互作用,使其发光。利用发光的光谱和强度,可以识别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物质。在实施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分析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和应用各种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保证环境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对大气中磷、硫污染物进行综合分析,不仅可以准确判断大气中磷、硫污染物的含量,还可以检测工程建设造成的大气污染。
4.2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与运用
环境监测的高效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而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环境监测部门应结合行业的发展需求,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监测,从而实现监测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监测部门要发挥科技设备的独特优势,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数据准确性,深入分析后实施动态环境监测,科学处理环境问题。同时,可利用遥感技术来探析污染物质或是污染源迁移特征,从不同角度对特征污染物加以全面分析,从而掌握各类污染物的具体特点,针对不同污染情况制定最佳控制对策。在引入先进技术后,还需通过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来确保所引入技术在环保领域的作用与价值可完全发挥,使之能够从技术层面助力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提高。
4.3水污染检测
分析化学技术可用于检测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以评价水质,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化学分析方法在水污染检测中应用的关键在于被测样品的选择,必须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此外,必须包含具体的误差分析方法,以确保误差保持在合理的数值范围内。
4.4痕量和超痕量污染物分析
为了更好地保证环境治理的效果,应不断提高污染物检测的质量。对于痕量和超痕量级污染物,在检测中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化学分析流程,确保化学分析方法能够灵活应用。结合检测结果,有关单位应加强扩大该检测方法的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化学分析方法在超痕量检测中的有效性,促进高效完成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化学分析方法在工作中的应用,可对环境含有的各种物质成分进行细化分析,根据获取的数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检测方法的系统化,促使生态环保工作有序推进,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5创设科学的环境监测信息平台
为了更好地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及时对环境质量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保证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在创建信息平台时,要考虑系统的协调性和可扩展性。同时,数据采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重复采集问题。在创建信息平台时,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数据采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确保能够对化学分析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价[3]。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逐渐提升,未来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污染物监测的种类将会不断增加,而且也会对监测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不断加强化学分析法在环境监测中的研究和应用的探索,针对环境监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先进的监测设备,准确地测定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及污染程度。分析化学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手段,需要不断进化和革新,为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淑惠,牛臣翰,张鑫,等.用于环境中Cu~(2+)检测罗丹明类荧光探针设计及识别机理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9,48(6):43-45.
[2]卞锐,徐春晓,于萍,等.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化学分析计量,2019,28(6):130-133.
[3]杨仁杰,连增艳,董桂梅,等.二维相关谱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39(6):1672-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