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课程建设对于人才培育而言属于核心型的内容。教材是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教学过程所具有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及学生开展实际学习的基础性工具。教材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贯彻整体的教学过程。教材改革是教学改革所具有的重要基础。就当前而言,高职院校的食品类教材其项目较多,任务式编排模式已经能够对教学的基本性需求予以满足,能够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但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各类自动化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且先进的设备不断的推广,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有教材之内,教学项目更新速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科技的发展与教材更新速度的不平衡,导致教材与企业的发展的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基于以上原因,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迫在眉睫,以下对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路径进行详细的分析。
1高职食品类双元合作教材创设指导思想及建设基础分析
1.1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
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是人才极为重要的流向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方向,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其应用的生产工艺、执行标准、管理模式以及具体的技术体系与学生后续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依照企业的实际要求对人才进行培养,才能够使学生更快的适应岗位要求。高职教材是人才培养的教科书,需要进一步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对于学生的一技之长培育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也是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的重要基础。
1.2以学生综合能力培育作为根本
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者,而职业教育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对职业领域的岗位人才进行培养,由此需要对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进行探索,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元合作为背景,对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开展能力素养的综合评价。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在开展过程中,其根本性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对企业要求的各项技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此过程中,需要对高职教学的规律予以尊重,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了解,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予以激发,使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认知到学习的实用性,由此创造相应的效益,并且使其认识到学习与职业发展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提升其学习效果。
1.3对新形态教材进行开发
高职学生在实际接受教学的过程中,其学时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会应用2+1或者2.5+0.5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其学时相对较少,学生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而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却大幅度的提升,因此高职教学的实际内容需要具备高的经验性。由此在对新形态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需要秉承立德树人思路。基于岗位标准,突出职教特色,创新优质新形态教材。新形态教材以岗位标准为基础,对教材呈现形式予以拓宽,使教材与学生后续顶岗实习相关内容进行结合,使学生通过新形态教材获得更加多样的指导。
1.4以双元合作为基础,优化教学人才队伍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部分教师反映对于教学内容而言,会形成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其主要内容在于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对大量资料进行查阅。同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保证编写的内容更加具备时效性与准确性。教材编写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能够使学校专业教师以及相应的企业技术人员知识技能与相应的经验进行综合性的融合,由此也使得教师能够进行传帮带,促使高职院校人才梯队建设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2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校企双元合作教材建设模式
2.1对接岗位需求,明确编写方向
校企双元合作教材若想充分的做到对接企业与整体行业,相应的合作教材编写人需要根据行业内部与企业内部,对行业与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对于企业生产的实际现状进行了解,对企业的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此确保人才培育的供给侧改革,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践。对于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地区的食品企业而言,人才的实际需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高职院校教育其主要的目标在于对于区域经济予以服务。因此,对于本地区而言,需要对相应的就业行业进行重点的调查,对教材编写的实际重点予以明确。
2.2构建出高水平教材编写团队
根据企业调研的综合情况,整理教材编写目录,而后依照大纲编写的相关内容,聘请行业专业。由企业一线工程专家以及相应的校内骨干教师,共同形成双主体的教材编写团队。确保教材内容与岗位内容紧密衔接,使理论能够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
2.3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将行业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例如,在肉品生产相关教学内容编写的过程中,产品生产工艺的流程图、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操作要点,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进行应用是极为重要的部分。而生产设备的应用及维护方法以及生产报表构建与产品检测检疫流程均属于极为重要的岗位工作内容,可通过表格、视频、图片、现场录像、讲解等诸多方式,通过二维码作为载体,编入到教材内。在教材进行修订的过程中,可将其进行补充,确保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多手段,对于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教材更为完善。
2.4丰富教材呈现形式,具有体化教材编排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可采取更为丰富的呈现形式,将教材内容编排具体化与层次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为充分的对教材进行使用。可在教材创设中形成项目式教学内容与任务式教学内容,设计阶梯式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优化学习效果。在每一项目的编写中,可对项目引入案例研究、任务分解、项目总结及知识拓展等部分进行细化,使学生在教材学习中能够通过项目式教学内容掌握生产中需要的各类技能,了解生产实际流程。在进行教材内容编排中,需要参考企业当前生产生活实际要求,在保障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合理的同时,使教材内容与企业接轨。
结语
校企双元合作对高职食品类专业新形态教材进行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教材开发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对于当前食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真正做到扎根企业,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更加高水平的教材编写梯队。多角度满足新时代高职食品专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盟璐,余捷,车淑静.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J].农场经济管理,2022(02):62-64.
[2]蔡飞.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建设的思考——以武威职业学院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J].福建轻纺,2022(02):59-61.
[3]王彬,翟玮玮.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食品类专业群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食品工业,2021,42(06):368-373.
[4]徐海祥,王正云,施帅,王海波.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三教”改革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0):273-27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