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分析
谭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谭慧,.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分析[J]. 中国食品与营养,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255.
摘要: 保证食品安全是维持社会稳定,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方式,为提高食品质量需做好检验检测工作,积极运用新型检测技术,为食品提供安全保障。鉴于此,文章简要概括食品检验过程中技术手段运用状况,对检验过程中影响最终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工作人员、检验仪器等不同因素造成的影响,进而探究多种检验检测技术具体实践应用,希望下述论述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便利帮助。
关键词: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应用现状
DOI:10.12721/ccn.2023.157255
基金资助:

食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若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定然会在社会中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也会因此降低,衍生出各种恶性事件。食品生产流程繁琐,加工、储运等各项环节均有可能导致食品被污染。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力度,可从根源入手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有助于食品产业未来发展。但检验操作受多方因素影响,最终检验结果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对技术加以改进,提高食品安全性。

1概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运用现状

检验检测技术之所以被引入食品领域,旨在降低食品事故发生概率。伴随社会快速发展,食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食品生产加工流程愈发繁琐,稍有不慎即会出现质量问题产生负面影响,而想规避食品问题必须合理运用检测技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科学水平提升,多种技术手段用于食品检验,安全性有大幅度提升。但对检验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检验工作中仍旧存在多种弊端,不同地区针对食品安全推出的检验标准差距较大,检验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除此之外,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与真实性,工作人员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拥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可操作各种仪器设备开展工作,如此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而,某些检验单位人才储备不足,工作开展之后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2影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因素

2.1人员因素

食品检验检测影响范围较为广泛,为保证工作质量杜绝安全问题,必须慎重安排工作人员。检测者不仅要具备熟练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还要拥有丰富经验,如此技术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具体工作中许多检测者并非专业出身,他们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了解,难以操作检测设备,技术应用并不熟练,这些都是导致最终结果不够精准的主要因素。

2.2仪器因素

仪器是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关乎检测结果准确性。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设备具有的作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重新调整检测精度。但许多老旧设备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调试,以致于检测结果准确度略有不足。

2.3样本的抽取和制备存在问题

检验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减少精力与时间投入,一般情况下会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验,如果样本制备阶段出现问题,最终结果准确性定然受到影响。这一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给予足够关注,所用方法缺乏合理性,致使样本难以反映食品实际情况,或者存储环境不符合样本提出的要求,这一点同样会影响最终结果准确性。

2.4环境因素

多数情况下检验工作是在实验室内进行,正因如此室内环境同样会干扰工作进行。具体操作时,工作人员要对环境进行规范,如此才能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但多数工作人员将主要精力投入技术选用及食品本身,并没有认识到环境质量对工作造成的影响。某些中小规模实验室环境无法满足工作开展提出的要求,食品检验缺乏规范性。

2.5检验方法的因素

某些食品较为特殊,如果使用常规技术进行检验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深入分析掌握食品属性,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检测,或者通过化学方式加以检验,但考虑到各种方法之间存在的差距,应以食品种类、属性等作为参考,结合国家针对食品检验检测推出的标准,选择与食品最为契合的方式方法,从而得出最为精准的检测结果。

3食品检验检测常用技术分析

目前应用于食品检验检测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3种,即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生物学检验,感官检验是最为简单的,主要是通过人类的感官感知食品是否存在问题,近些年来,随着食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各种新元素不断应用于食品生产环节之中,感官检验无法对食品是否存在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当前应用频率最高的主要是理化检验和生物学检验,理化检验技术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等等;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主要有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等等。

3.1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一方法始于上世纪中期,最近几年在食品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具体操作过程中,引出存于贮液瓶的溶剂,以泵为媒介倒入色谱系统,随即将其输出,利用流量与压力对溶剂进行检测,将结果置于样本容器内,当测试对象流入样本容器之后,在色谱柱的辅助下进行划分,最后放入检测器皿内,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绘制色谱图。这种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对多种物质进行检测,详情如下:第一,检测食品。为保证食品质量延长食用期限,多数生产单位会使用添加剂进行食品加工,但如果添加剂用量超过安全标准,食品一旦进入消费者体内将会造成严重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测定多种添加剂含量,另外可验证食品抗氧化能力。第二,测定营养强化剂,具体包括维生素、叶酸等。第三,检测保健食品。第四,检测食品中农药、化肥等物质含量。

3.2气相色谱法

该方法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当前该技术在多种类型食品的检测中都可以灵活运用,比如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等都可以借助该技术进行测试,其是食品检验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其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食品中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的测定。比如运用该技术检测粮油食品中辛硫磷残留量,稻谷中敌百虫、久效磷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量。此外,水果、蔬菜以及谷物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也可通过该技术进行检测。②对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比如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丙酸钠和脱氢乙酸的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测定等等[4]。

3.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该技术是以原子对特征光的吸收为原理的一种相对测量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光源辐射出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在一定条件下,入射光被吸收而减弱的程度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得到待测元素的含量。其主要用于食品中铅、镉、汞、铜等元素含量的测定。

4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食品与社会稳定、民众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国家愈发重视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持续优化。作为检验工作者要了解该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应做到严于律己,加强对检验流程各个环节的控制,如此即可反映出食品真实情况,保证食品质量及安全性,从根源入手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打消消费者心中的顾虑,同时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加快食品行业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耿天宇.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分析[J].粮食流通技术,2021,027(001):121-123.

[2]张淑媛,刘茜.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分析检测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1(27):2.

[3]孙若恩.食品检测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食品,2020(2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