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预案中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模拟与响应优化
刘新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新,. 环境应急预案中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模拟与响应优化[J]. 化学研究前沿,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040.
摘要:
危险化学品事故对环境可能产生严重影响,危险化学品事故不仅可能导致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还会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除此之外,危险化学品事故释放的气体、气溶胶或颗粒物还会导致大气污染,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危险化学品事故对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可能导致生物种群的减少或灭绝。一些危险化学品可能会在环境中残留很长时间,导致长期的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因此,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以及对于已发生事故制定应急措施,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进行有效的污染清理和修复工作。
关键词: 环境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响应优化
DOI:10.12721/ccn.2024.157040
基金资助:

1 危险化学品事故模拟

危险化学品事故模拟是一种用于模拟分析和评估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工具。这种模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以及应急响应措施的有效性。危险化学品事故模拟通常基于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和气象数据等因素,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来预测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些模拟可以包括对事故发生后的蒸气云扩散、火灾蔓延、毒性影响范围等方面的分析。危险化学品事故模拟的目的是为了评估事故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潜在风险,并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防范措施。通过模拟可能的事故场景,可以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情况,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指导,以保护人员安全和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假设我们要模拟一个企业中易燃液体的泄漏和火灾事故。我们可能会收集该液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数据,如沸点、闪点、密度等。然后,我们会使用适当的模拟软件来模拟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压力、风速等)液体的泄漏和扩散情况,以及火灾的蔓延速度和影响范围。通过模拟,我们可以确定最可能发生泄漏的区域,评估火灾的潜在威胁,以及预测在特定时间内需要疏散的区域。基于这些模拟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计划,如启动紧急警报系统、启动消防系统、疏散员工等。最后,我们会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来确保员工熟悉应急响应计划,并在需要时能够迅速采取适当的行动。通过模拟危险化学品事故,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2 危险化学品对水质 、土壤 大气的影响事故模拟案例

2.1 水质污染

一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对水质影响的事故模拟案例是有关溢漏或泄漏导致有毒化学品进入河流、湖泊或水库的情况。假设一家企业发生有毒化学品(如氯化物、苯酚等)的泄漏,污染了附近的地表水体。确定泄漏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等参数。利用专业的水质模型软件模拟事故后有毒化学品在水体中的扩散情况,包括浓度分布、扩散路径等。根据模拟结果,预测污染物质对水质的影响范围,包括污染物在水体中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评估污染对水生态系统、饮用水源以及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模拟结果,评估各种因素对水质的影响程度,确定受影响区域和严重程度。根据模拟结果,制定相应的清洁和恢复计划,确保尽快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通过这种事故模拟,可以更好地了解化学品泄漏对水质的影响,帮助相关部门有效地制定紧急响应措施和减轻事故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未来预防类似事故提供重要参考。

2.2 土壤污染

一个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对土壤影响的事故模拟案例是泄漏导致有毒化学品渗入土壤的情况。假设一家企业发生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存储的有毒化学品(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溢出,污染了周围土壤。确定漏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可溶性以及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等参数。通过使用专业的土壤污染模型软件,根据泄漏情景和土壤条件,模拟有毒化学品在土壤中的渗透和扩散过程,预测其浓度分布和深度。基于模拟结果,评估有毒物质对土壤质量的潜在影响范围,包括壤生物活性、农作物种植和地下水质等。评估有毒物质对环境生态系统、土壤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根据模拟结果,分析有毒物质在土壤中的传播速度、有效迁移路径和度,评估污染对土壤质量的长期影响。基于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土壤修复计划,考虑土壤清理、修复技术、再利用或处置等方面的措施。通过这种事故模拟,可以更好地了解危险化学品对土壤的影响。这有助于相关部门制定应急响应和土壤修复措施,减少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并为未来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情况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类型、降雨情况、温度以及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影响等多重因素的复杂性。

2.3 大气污染

一个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对大气影响的事故模拟案例是有毒气体泄漏或释放导致空气污染的情况。假设企业发生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等)泄漏事故甚至易燃化学品的火灾事故,对周围地区大气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确定泄漏气体和易燃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挥发性、密度等参数。利用大气扩散模型软件,根据气象条件(如风速、风向、温度等)和泄漏量,模拟有毒气体在大气中的扩散路径、浓度分布和影响范围。基于模拟结果,评估有毒气体对周围地区和人员的潜在影响,包括呼吸道健康风险和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综合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潜在危害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警和应急响应建议。根据模拟结果,评估有毒气体的扩散速度、浓度分布和可能达到的区域,以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根据模拟结果和预测,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计划和措施,包括人员撤离、区域封锁、通风换气等,以减少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这种事故模拟,可以更好地了解危险化学品对大气的影响,并帮助相关部门制定应急响应措施和减轻事故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制定环境管理政策和预防类似事故提供重要参考。 在实际情况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气象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以获取更准确的模拟结果。

3 环境应急预案中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响应优化

3.1 预警系统

在应急预案中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响应中,建立预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您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首先,确定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风险因素,例如设备故障、人为错误、自然灾害等。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它们可能对化学品设施产生的影响。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以实时检测危险化学品设施的关键区域和参数。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事故征兆。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系统应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行动。确保预警系统能够与应急响应团队、相关部门和企业内部其他人员有效沟通。通过建立紧急联络机制、使用通信设备和应用程序等方式,确保快速传递预警信息和指示。同时,与外部机构(如地方政府、消防和警察部门、环境部门、还有各地应急局)建立协作关系,以便在必要时获得外部支持。定期进行预警系统的演练和培训活动,以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应急响应团队的准备情况。通过模拟事故场景,提高团队成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并确保他们知道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动。随着技术和业务环境的变化,预警系统应不断改进和更新。定期评估系统的性能,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关注行业最佳实践、新技术和新兴趋势,以便不断优化预警系统的功能和效果。总之,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需要综合运用技术、培训、协作和持续改进的方法。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和管理水平,减少潜在事故的发生并降低其影响。

3.2 根据企业危化品特点采取环境应急预案

在制定和实施环境应急预案时,针对企业危化品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了解危化品的种类、性质和危害程度:首先需要对企业所涉及的危化品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危害程度以及可能的环境影响等。这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制定针对性的应急措施:根据危化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应急处置方法、现场安全措施、人员疏散和医疗救护等。例如,对于某些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危化品,应设置通风系统以降低有毒气体浓度;对于易燃易爆的危化品,应设置火源隔离措施和消防设施。建立应急组织体系:建立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相关部门和单位等。加强日常监管和风险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危化品的监管和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安全隐患。同时,加强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概率。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相关信息,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

3.3 响应分级具备可操作性

企业在响应分级危险预案的过程之中,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危险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特别重大事故类型、重大事故类型、较大事故类型、一般事故类型的等级要求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提高可操作性,实际上,事故分级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我国在进行相关的应急预案制定中,将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会设定成Ⅰ等级响应(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对应Ⅰ、Ⅱ、Ⅲ级应急响应机制),但是,有些企业在进行事故分级的过程中,直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并没有分析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最终导致事故等级设定很不合理。以企业的运行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危险品生产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最终导致一系列事故发生,这些风险将会引起非常严重的事故,企业需将任何的事故都定义为最高等级的响应,这样能够做出最高级别的反应。然后再作为基础,逐步分为厂级、班组级的响应递减方式。企业应急管理预案的设定综合分析发生的地点和实际情况,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安全性的要求。

3.4 成立专门的应急组织机构

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发生事故时,是否能够快速的实施应急预案,主要取决于应急组织机构是否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在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应急指挥部的职责,规定应急指挥部中的现场处置组、环境应急监测组、后勤保障组、警戒疏散组的权限。比如,指挥部的总指挥可由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法人等担任,副总指挥则由企业的副总经理等担任,应急组织机构的成员由各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在发生事故时,总指挥应在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如果是一般事故类型),设置合理的排班工作制度,配置合格人员,需要确定公司级或者应急管理部门的领导在各个时间段进行现场指挥,要形成实时性跟踪管理组织,明确24h应急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指挥部应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对演练效果进行监督检查,以提高救援组织的救援水平。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环保监督部、消防救援部、生产部等,都需要参与到应急预案中,只要明确这些部门的职责,组织现场救援力量参与到人员救援中,让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不会产生较大损失,才能够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3.5 建设危险化学品标准化管控体系

在对危险化学品标准化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标准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相关思路需要高于行业标准,并且对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管理风险进行明确。标准化的管控体系建设需要注重现场管理,将其作为切入点,对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设备管理、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形成标准化体系。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危险化学品风险进行总结形成风险识别手册,在标准化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将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管理作为标准化的起点,有效促进安全管理的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可以有效消除潜在的安全威胁,能够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升风险的控制能力。

4 结束语

所谓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易燃易爆,有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的危险物品,在实际的生产,存储,运输,利用和废弃处理的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不良问题。因为危险化学品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生产装置种类比较多,生产原料,中间体和产品比较容易燃烧或爆炸,从而引发环境问题,总之,危险化学品事故模拟与响应优化应急预案的能够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能力,增强应急人员的技能和经验,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栋,李淑慧.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与应对措施[J].化工管理,2023,(33):97-100.

[2]陈思强,王金玮,胡训军.50起危险化学品常压储罐事故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3,41(05):599-602.

[3]马军忙.浅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大氮肥,2023,46(05):357-360.

[4]文蓬涛,白元,杨海明.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建设探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3,(19):191-193.

[5]陈伟锦,莫家驹,卢先稳.论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中废物应急处置及全过程管理[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5):165-167.

[6]谢逢豪,吴洁,鞠伟轶等.危险化学品常压储罐安全研究综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3,49(08):76-81.

[7]王川.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与应急救援[J].山东化工,2023,52(12):223-2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