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网项目智慧工地
1.1 电网基建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差异
电网工程建设虽然与建筑工程建设拥有共同点,比如都包含了建筑物构建工程,但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差异显著。这种差异决定了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不能照搬建筑行业的智慧工地模式。从建设标准上来看,电网工程以标准设计为主,而建筑工程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从建筑规模上看,建筑工程形式比较多样,以商业化建筑为主,常见高层建筑,而电网工程体量较小,主要为二三层单体建筑;从建设内容上来讲,电网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的重建筑物轻内部建设,电气设备作为设备运维和电网构架的核心比电网工程中的建筑物具有更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各个角色在两种工程中的角色定位也有很大不同。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甲方单位全程参与项目设计、施工、交付后运维的全过程管理。而对于建设工程而言,甲方扮演的角色相对没有那么重要,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全程跟进,由不同的单位负责不同的建设内容。
因此,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内容不仅仅是对工地现场管理的建设,更多地需要考虑电网基建工程本身的特点,为工程今后的运营、业务营销等活动打下基础。
1.2 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目标
打造状态精准感知、信息协同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建设平台是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重要基石。深化开展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统一建设、建立标准化数据模型,是建设智慧工地的关键。因此,电网基建项目要想达到智慧工地的要求,应至少做到能够实时感知,在为客户提供在线服务的同时,保证监管透明,利用先进算法进行智能化分析。
2 智慧工地体系构建
2.1 总体框架
电网基建工程智慧工地项目的建设,要充分应用现场感知设备、智能化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服务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先进通信技术,解决施工现场感知层数据统一及汇总分析的建设要求,通过智能化填写和自动化报表生成等功能应用,完善和加快电子办公无纸化进程,减少大量的线下数据流程,极大提升公司管理和运营效率;并通过构建公司企业中台(建设域),汇集多系统业务数据,并辅以人工智能平台的算法处理,从而实现电网基建工程各环节万物互联和人机交互,建设精准感知、多端协同、灵活快捷特征的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智慧工地建设纵向涉及各管理层级和现场项目部业务贯通,横向涉及各专业管理融合,因此需要在梳理各类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形成技术先进实用、适应工程现场、满足业务管理需求的总体架构和蓝图规划。
2.1.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属于电网基建项目智慧工地中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在具体应用中,基础设施层可以分为以下7个类型:(1)标识与识别设备,主要用于标识各类资源的二维码和无线射频识别标签;(2)门禁与考勤设备,主要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考勤管理记录,同时也可以起到保护重点施工部位的作用;(3)定位设备,例如北斗卫星系统定位设备等;(4)区域管理设备,用于实现施工全过程的边界动态管理,主要包括边界管理设备、临边防护器、电子围栏等;(5)安全监测设备,主要监测电网工程施工中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工程部位和特种设备;(6)工程测量设备,主要用于距离、高度、角度等方面的测量工作,常用设备主要是水准仪和全站仪;(7)绿色施工监测设备,用于对施工现场的气象、扬尘、噪声情况,以及用水用电等情况进行监测。
2.1.2 数据感知层
数据感知层的建立是依托众多终端设备进行体系构建,同时采用智能化算法进行工地感知数据处理的任务分配和职责划分,达到对工地各个施工体系的精确感知。数据感知层主要包括可视化感知、建设资源感知、场地空间感知、高危环节感知和绿色施工感知5个部分。
2.2 技术分析
2.2.1 智慧工地与BIM
信息是BIM模型的核心,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BIM模型构建过程中,与倾斜摄影三维实景建模技术相结合,确保模型坐标、几何尺寸的精确性至关重要,同时也需对BIM模型的参数、命名、分类、编码、交付制定标准的规则,以规范智慧工地其他BIM相关模块的操作。BIM技术具有模型可视化、工序虚拟化等特点,利用BIM技术建立微观工程信息仿真模型。其作用主要为:利用BIM技术建立进度模型,控制施工进度,从而进行进度分析;模拟施工方案,协助技术交底;在管线安装过程中,BIM技术可对图纸进行深化,完成管线碰撞检查等。
2.2.2 智慧工地与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工地系统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施工现场通过布设传感设备,将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移动执法终端等作业产生的动态信息、工地视频数据、人员进出与定位监控、扬尘噪声环境监控与自动喷淋降尘联动、车辆进出口冲洗监控、裸露土方覆盖监控、建设工程结构安全实时监测系统等从全方位监控工地的实时信息,力争做到数据化、可视化、可控化,使用智能系统为项目管理的监控的全方位实时立体化提供实现平台,并在平台上进行智能化应答。
2.2.3 智慧工地与大数据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系统的数据架构包括:电网工程现场数据采集,实现统一标准,综合采集现场各类厂家物联网设备信息数据,如视频监控、闸机AI门禁、深基坑监测、塔吊监测、高支模监测、环境监测;边缘数据采集及处理,接入视频监控、深基坑、高支模、智能安全帽等各类采集对象的数据采集程序,对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数据管理中心;基建云端数据管理中心,通过标准的物联网协议实现对物联代理、智能终端、存量信息系统的统一安全接入和管理,通过远程维护、实现边缘代理的数据采集、设备管理、互联配置、运行监视功能。通过从数据中台读取视频流等业务数据,基于嵌入AI算法的人工智能平台,实时调用算法进行分析识别,在特定工况中实现从监控视频或图片中高效提取特定信息,异常或事故及时告警,并分别在前期、建设过程、投产的各个阶段,智能化填写安全、质量监管记录和进度、造价的统计列表,以及基建技术评估数据,支持人工信息化填写修改,并自动化生成各类线上报表和评估报告,包括安全质量专业报表和进度月报等。
3 结束语
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各行各业,施工现场中的智能建造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更加受到重视,通过进一步全面融入物联网技术、云边协同计算、智能识别监测算法等信息化手段,丰富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基于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日益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从而进一步完善智慧工地的系统放方案,通过技术和人员之间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电网基建工程的高效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国俊,陈畅,杨荣霞,等.电网工程建设智慧工地探索、研究与应用[J].价值工程,2020,39(13):251-253.
[2]林晓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研究与实践[J].中国信息化,2019(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