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教育水平,重在建设一支具有积极教育理念、高尚职业道德、高超教育管理艺术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专业化班主任队伍。职业学校要从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一、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1.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班主任改善对班主任工作的认知和态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将学校、班主任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培训班主任,班主任走向专业化,专业化的班主任通过班主任工作影响学生。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班主任是中心环节,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的认知和态度是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职业学校里,大多数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认为在职业学校担任班主任是吃力不讨好的事,难有成就感。因为从整体来看,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行为习惯、个性心理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不足;自理能力不强,自我要求不高;兴趣爱好广泛,个性特征明显。这样的个性特点,无疑对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虽然在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是重要的专业性岗位。”“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经过相关培训的教师担任”。但是,学校在“无人可选”的情况下,只好行政命令或以晋升职称相压。这样,部分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对班主任采取应付的态度,毫无幸福感可言。如果班主任能够真正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以积极心态看待班主任工作中的苦与累,必然能够改善对班主任工作的认知和态度,积极投入到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中,进而产生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事实表明,优秀班主任无不是积极看待班主任工作而成长起来的。
2.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班主任树立积极的学生观。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带一个班级、教育好一班学生,不仅要掌握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技术,更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在职业学校里,当班主任带着热情面对学生的时候,一些学生则表现为教而不学、启而不发、屡教不改,固守着一些消极因素。班主任感到“很受伤”,无法体验到班主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一些班主任在反思中认为,自己该做的都做了、该说的都说了,问题是学生素质差。这种学生观在职业学校班主任中很普遍,社会上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评价也基本如此。在这种学生观下,班主任所看到的都是学生的缺点,输入的全是消极信息,他的教育管理工作很难有积极的效果。
二、积极心理学视阈下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管理策略
1.加强对班主任的精神关怀。人的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告诉我们,幸福和追求幸福的过程是错综复杂的,但幸福感往往跟一系列生活领域中所出现的令人非常满意的结果存在着相关关系,是关系到未来的重要影响因素。就班主任工作而言,班主任的幸福感,从外部来说,主要源于个人得到重要人物即领导的关心和尊重、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褒扬、学生的积极反馈。在学校与班主任的这对矛盾中,学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班主任与学生这对矛盾中,班主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观运用到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中,可以说:只有学校让班主任从班主任工作过程中产生幸福感,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只有幸福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学校可以从精神和物质2个方面给予班主任,但是,物质方面的给予因学校财力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总是有限度的。而精神方面的给予,即精神关怀,包括人格上的尊重、生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信任和支持会产生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效应,它所产生的动力是巨大的。如果学校在班主任任用方面依据资源优势采取公事公办的冷漠态度,当班主任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一味批评、甚至责其无能,这些缺乏精神关怀的管理行为必然会将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带入死胡同。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加强对班主任的精神关怀是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对班主任及学生的积极心理学培训。加强培训是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但现有的培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班主任多是被迫参加培训的,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二是培训的内容比较老套,主要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学、案例、经验介绍等,并希望班主任培训之后,能够直接应运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似乎成了培训内容的“中转站”;三是学生的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必须加强对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心理学培训。积极心理学认为,不是发生在人们身上的事件决定了他们是否感到幸福,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就是一种让人们可以从事件中获得幸福感的解释视角。掌握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班主任能够积极看待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并能够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对班主作工作的反思。学生是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最终目的,本应作为一个重要的主体参与到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之中,但现实却是被排除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之外,鲜有提及学生的培训。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所以难做,主要是因为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主体,不是一个可以让班主任任意改造的物体。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培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积极心理学基本理念和方法,学生就能够积极悦纳自己、积极悦纳班主任,就能够在面对班主任教育的时候,改变以往以消极情绪应对,做到从积极方面看待班主任的教育。职业学校学生如能如此改变,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将大为降低。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加强对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心理学培训是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建立积极的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是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中,可以说,每一所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制度,在考核激励方面更是无比细致。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并没有因之被激发出来,也就是说,它的考核激励机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也十分重视考核激励制度,但要建立的是积极的考核激励制度,激励教师“人人想做班主任、人人做好班主任”。探究那些低效的班主任考核激励制度,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基于解决教师不想担任班主任和防止班主任偷懒,采用的方式是简单依赖行政权力。因此,考核严格,但奖励微薄;力争全面,但难保公平;专注于工作成绩考核,但疏于引导班主任个人发展。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优点和缺点是共同存在的,应该关注和激发人类的优点,而不是仅关注和防止人类的缺点。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建立积极的考核激励制度应关注和激发班主任作为个体人的优点,即成就感和尊严感。
总之,建立科学的班主任职级制度,拓展了班主任的发展上升通道,作为一项重要的积极激励制度,可以有力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