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远市食品安全监管取得成效
近几年来,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食品安全,保生命健康”为总体目标,加快全市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市已建立市、街道(镇)两级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并且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整合力量的作用,同时将街道(镇)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进一步完善了监督管理网络建设。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保障、违法添加剂专项整治、生猪及肉制品监管、食品安全示范街和食品安全宣传示范街(镇)创建等各项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为食品安全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监管制度日趋完善
落实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部门职能,食品监管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范畴都制定了相关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较好基础。同时,落实了食品安全责任制。局长对食品安全负总责,所长负首责,具体抓监管工作的落实。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全面落实各级食品安全责任制,为做好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市场监管不断加强
我市坚持以保障人民饮食安全,有效防控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为工作目标,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按时开展专项整治,注重节假日和重要活动时期的食品安全监管。
(四)许可行为逐步规范
为进一步提升行政许可效能,积极参加市组织的窗口服务立功竞赛活动,打造“服务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许可环境。对所有申请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努力做到“效率最高”。同时对要求现场审查的申请,在五天内启动预防性卫生监督程序,并出现场。对需要申请人整改的事项,要一次说清并书面告知。
(五)社会监督力度加大
通过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认真倾听社情民意,重拳打击制假售假,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举报投诉工作,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此外,还实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平台实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在全市各大卖场、批发市场等大型食品批发市场设立食品安全宣传公告栏, 公布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名录,引导市民安全消费,主动向社会公开监管信息。
二、招远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
尽管当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体不错,食品安全整体水平较高,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管理相对人素质有待提高
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制意识薄弱,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企业基础管理,存在着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场所卫生状况差,食品安全隐患大。
(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由于监管范围大、监管力量显得明显不足,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覆盖4次的监管要求,尚未达到要求。小型餐饮单位尤其是食品零售单位存在着监管频次少,甚至未达到每年覆盖1次,存在着对小型餐饮单位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的现象。
(三)监督员队伍素质有待步提高
有些工作人员规范执法意识薄弱,责任意识不强,在监管过程中职业素质较差,需要加强培训,规范执法行为,营造统一自由裁量,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执法氛围。
(四)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消费群体的层次不同,导致市民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参差不一,有些市民因为食品价格便宜,而忽视食品安全问题,有些市民认为只要自己吃得安全即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三、招远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安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和监督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多部门配合,多措并举。
(一)大力加强宣传教育
当前,要积极推行社会宣传工作,发挥各种社会媒体作用,提高市民对食品安全的知晓度、参与度,培育成熟的消费群体。将《食品安全法》与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的宣传工作紧密结合,与创建食品安全宣传示范街道的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营造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氛围,让市民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源头,成为食品安全监督员的有力助手。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管理相对人的培训,督促企业自律,努力提高食品经营单位的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企业法人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规范执法行为,提升队伍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着重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优势,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将监管重心下沉到一线。积极组织联合执法,堵疏结合,综合治理,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有效整合各个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
(三)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当前,要理顺监管体制,梳理监管职能,消除责任盲区,形成明确合理的分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一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强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二要进一步推广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要进一步拓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域,如企事业单位食堂、盒饭生产企业等,保障广大市民饮食消费安全。三要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加工行为,为市民食品消费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也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平台。四要完善监管抽检结果公示和信息公开,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提高不法商贩的违法成本,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
(四)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监督队伍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了食品安检工作成效大小,当前,一要贯彻执法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提高监督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监督员的工作责任心,规范监督员的行政行为,提高监督员的业务处置能力。二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对监督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培训,统一规范监督员行政行为,提高监督员执行力和业务处置能力。三要在食品安全监管和内部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督察制度,全面考核监督员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同时还要将监督员的学习情况纳入考核,奖励先进、督促后进,用有效的奖惩措施促进工作。
参考文献
[1]我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及其发展方向分析[J]. 刘为军.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05)
[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J]. 陈志丹. 食品安全导刊. 2020(15)
[3]基于食品安全调查的食品检测发展方向分析[J]. 马淑荣. 食品安全导刊. 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