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管理实践中的材料选择与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谢林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谢林玉,. 绿色建筑管理实践中的材料选择与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 材料科学研究,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446.
摘要: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不断增加,绿色建筑作为减少环境影响、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此,指出,材料选择需兼顾环境性能、建筑功能需求及成本效益,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强调通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施工和定期维护等措施,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本研究旨在为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促进其在未来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材料选择成本控制
DOI:10.12721/ccn.2024.157446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议题。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支持与推广。绿色建筑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探索一种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又能兼顾经济效益的材料选择与成本控制方法,对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建筑概念及发展历程

(一)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全面考虑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负荷的最小化。这种建筑类型强调通过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优化建筑设计,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水和材料的消耗,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此外,绿色建筑还关注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确保居住者的福祉。它不仅限于使用绿色建材,更重要的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地评估和改进其环境性能,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不断加深,绿色建筑逐渐成为衡量现代建筑是否符合环保标准的重要标志。

(二)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当时石油危机引发了对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广泛关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80年代开始出现了针对建筑环境影响的研究和实践。进入90年代,国际上陆续建立了多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等,这些标准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和认证提供了科学依据。进入21世纪,绿色建筑的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和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绿色建筑的建设。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绿色建筑不再局限于高端市场,而是逐步向普通住宅和公共建筑领域扩展。近年来,中国也加快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步伐,通过制定国家标准和地方政策,推动绿色建筑在新建和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绿色建筑管理实践中的材料选择偏向

(一)环境性能

绿色建筑强调在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这包括原料的采取、产品的制造、使用、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各个环节。因此,在材料选择上,绿色建筑更倾向于那些对环境影响小、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这类材料不仅在生产过程中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而且在废弃后也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传统的建筑材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绿色建筑材料则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保障居住者的健康的同时,有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虽然绿色建筑材料在初期投资上会略高于传统材料,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其能够节省能源成本、减少维护和修复费用,因此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二)建筑功能需求

在绿色建筑管理实践中,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环境性能,还需满足具体的建筑功能需求。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各异,例如隔热、隔音、防火等特性往往是决定材料选择的关键因素。对于住宅建筑而言,良好的隔热性能可以显著降低夏季制冷和冬季取暖的能耗,因此,高效隔热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或岩棉成为首选。而在商业建筑中,考虑到人流密集和活动频繁的特点,材料的耐用性和易清洁性尤为重要,不锈钢和玻璃等材料因其耐腐蚀、易清洗而受到青睐。另外,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建筑则更加关注材料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选择抗菌、防霉的材料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

(三)成本效益

从采购成本来看,建筑项目往往需要大量材料,若材料本身价格高昂,会使建筑成本大幅增加。虽然新型绿色环保材料虽性能优越,但价格是传统材料数倍,这就需要权衡其性价比。若超出预算过多,项目资金就会变得紧张,导致工程项目无法顺利推进。而且,选择的材料应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如果采购的是一些易老化、损坏的材料,需要频繁维修或更换,这会产生持续的费用。此外,若材料与其他建筑部件兼容性差,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其他部分的维修或更换,影响成本效益。综合这些因素,成本效益成为绿色建筑材料选择的关键偏向因素。

三、绿色建筑管理实践中的成本控制策略

(一)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和运营维护的成本。所以设计初期,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例如,采用被动式设计理念,优化建筑朝向、布局和开窗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通风条件,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同时,采用集成化设计,将结构、机电、内外装饰等多个专业紧密结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和浪费现象。在材料选择上,优先考虑性价比高的绿色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初期投入可能略高,但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可以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带来更低的运行成本和更高的维护效率。此外,设计阶段还应注重灵活性设计,为未来的改造和升级留出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少因适应变化而产生的额外成本。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材料浪费两个方面。提高施工效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之一,这点可以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使用模块化和预制构件,在加快施工速度的同时,保证构件的质量一致性,减少现场施工错误和返工现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提升,施工期可以利用数字化进行管理,让项目各方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协同工作,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设计冲突,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延误;另外,绿色建筑项目通常会优先选择可回收或再生材料,这要求施工团队具备较高的材料管理能力,以确保材料的有效利用。实施严格的库存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材料采购计划,避免过量采购导致的库存积压。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的废料回收区,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尽可能实现再利用或回收处理。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运营维护阶段控制

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对于实现建筑的长期经济效益和环保目标至关重要。一方面,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定期维护保养可以延长建筑设施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指的是安装智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调节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例如,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差自动调整空调温度设定,避免过度制冷或加热;智能照明系统则能根据自然光线强度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浪费。这些智能化措施不仅能提升用户的舒适度,还能大幅度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除此之外,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性能的材料和设备,这些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才能保持最佳状态。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护计划,对建筑的各个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故障,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

参考文献

[1]赖琪珊. 新型绿色住宅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J]. 居舍, 2023, (30): 162-165.

[2]李新静. 浅析绿色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J]. 新城建科技, 2023, 33 (08): 193-195.

[3]高杰. 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绿色建筑材料选择及其造价优化研究 [J]. 居舍, 2023, (21): 30-3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