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内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研究
田一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田一鸣,. 居住区内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研究[J]. 生物技术研究,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031.
摘要:
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居住区内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综合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不同方法的效能和潜在风险,着重探讨了一种综合性的防治策略。该策略不仅聚焦于传统方法的优化,还引入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念,力求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健康和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各种防治手段的短期效果与长期影响,证实了综合防治策略在有效遏制有害生物扩散的同时,能显著降低化学残留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居民健康的潜在威胁。
关键词: 有害生物防治;人类健康;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居住区绿化
DOI:10.12721/ccn.2024.157031
基金资助: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居住区内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治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因此探索一种综合型、环境友好的防治策略,对于保障居民健康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有害生物防治策略的类型及特点

1.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来防治有害生物,这种方法具有速效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风险,首先,化学药剂的残留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也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有害生物长期接触化学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逐渐降低,化学防治往往破坏生态平衡,杀伤目标有害生物的也会伤及其他有益或无害生物,干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化学防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需要合理规划和严格控制使用量。

1.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和清除有害生物,包括机械捕杀、诱捕、高温消毒、阻隔设施等多种方式,相比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具有环境友好、操作安全等优势。例如利用黏虫板、诱捕灯等无毒无害的物理装置,可以有效捕获和清除害虫,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另外,在一些特定场合,也可采用高温或低温等物理手段进行消毒杀虫,建立阻隔设施如防虫网等,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措施,需要指出的是物理防治效率相对较低,操作成本也可能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与其他防治手段相结合,发挥不同方法的协同作用以提高防治效率,物理防治措施的选择也需要因地制宜,避免对环境和有益生物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2.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1化学药剂的毒性风险

化学药剂的使用在有害生物防治中是常见的做法,但其所带来的毒性风险不容忽视,活性成分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化学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等,虽然对害虫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均存在潜在威胁,这些化学物质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吸入或食物链传递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长期低剂量暴露更是被关联于增加患癌症、生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损害的风险。

化学药剂的残留不仅可能污染居住区的空气、水源和土壤,而且通过环境暴露还可能对居民健康造成间接伤害,例如,水源中的农药残留可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土壤污染则会影响农作物的安全,进一步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如对非目标物种的伤害、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是不容忽视的,当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时,必须严格控制药剂使用量,确保采用最小剂量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防护面具等以减少直接接触的风险,定期监测农药残留情况,尤其是在居住区附近的环境监测,对于评估化学防治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推广和采纳更为安全的替代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有害生物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2.2物理防治对人体的伤害

物理防治措施作为有害生物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因其环保性和安全性而受到广泛认可,这类措施包括机械捕杀、高温消毒、使用防虫网等非化学手段来控制害虫,虽然这些方法减少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隐患,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采取物理防治措施时,操作人员可能面临多种安全风险,例如,使用机械捕杀设备时,不当操作可能导致手指夹伤、割伤等机械伤害,同样,高温消毒操作中,若保护措施不足,可能会导致烫伤等事故,安装防虫网和其他物理屏障时,由于需要在高处作业,存在跌落风险,特别是在不稳定或滑动的表面工作时。

特殊的物理防治技术,如使用高频声波装置或辐射设备来驱逐害虫,虽然有效但也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时间接触或不当使用这些设备,可能引起听力下降、皮肤刺激等健康问题。因此采用这类物理防治手段时,需确保操作人员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为确保物理防治措施的安全执行,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所有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护目镜、耳塞等以减少受伤的风险。另外进行高空作业时应使用安全带和防跌落系统,确保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在使用特殊设备如高频声波或辐射装置时,应遵循制造商的安全指南,避免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对环境的影响

3.1化学药剂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化学农药和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这些化学物质的残留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干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化学药剂可能污染土壤环境,土壤中残留的农药会抑制微生物活动,影响土壤肥力和结构,进而影响植物生长,这些污染物也可能渗入地下水,危害地下水源,化学药剂的流失会导致水体污染,农药残留物通过地表径流或沉淀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挥发性较强的农药也会污染大气环境,这些化学污染物不仅危害空气质量,也可能随大气环流远距离传输,对远离使用地的其他地区造成影响,除直接污染外,化学药剂还可能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在食物链中传递和累积,对高营养级生物造成更大的危害,甚至影响人类健康。

3.2物理防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相较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措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但在个别情况下,物理防治手段仍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格外注意。例如,利用高温或辐射等物理手段驱赶有害生物时,也可能对其他无关生物造成干扰和伤害。另外在建设诸如防虫网等阻隔设施时,可能会占用或破坏部分生物栖息地,一些物理诱捕装置如诱捕灯、黏虫板等,虽然主要针对特定有害生物,但也可能夹杂捕捉少量无关生物,对局部生物多样性产生微小影响。因此在实施物理防治措施时,必须评估其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针对性地优化设计和布设位置,最大程度避免对非目标生物的干扰,还需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减轻对栖息地的破坏,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化学防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和广泛,而物理防治的风险相对可控,但无论采取何种防治策略,都必须秉持环境保护的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有害生物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结束语:

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存在一定风险,本研究提出的综合防治策略,旨在最大限度降低这些风险,实现有害生物的高效控制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信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我们一定能找到一种更加环保、健康、可持续的居住区有害生物防治之道。

参考文献

[1]冯海荷.烟雾剂释放技术在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3,17(22):221-223.

[2]闫小军.基于洮河自然保护区遗传资源保护的森林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策略[J].南方农业,2023,17(18):218-220.

[3]李璇,牟涛,尹德淑,等.日照市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2,(15):119-12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