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基础之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德行和修养,转化为自身精神系统的有机成分,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或是素质,成为个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能力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各类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意味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思政课老师的责任,任何一位专业课老师都责无旁贷,将育德育人落实到课堂是重中之重。[1]动漫教学作为多媒体技术的终极应用形式之一,知识传授过程中如何强化思想价值的引领导向还有待探索,努力做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到与德育思政、综合素质课程协同育人,培养又红又专的应用型人才。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地大物博,历史源远流长,绚烂多彩。华夏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以及浓厚深奥的精神文化遗产,其中,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之一。随着西医逐步渗透医疗领域,不时冲击着中医的地位,而今中医更是在医疗领域中面临多样化挑战,国家将重新点亮中医药文化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2]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综合剖析等研究方法,从动漫的视角探究中草药文化中有关思政德育的传承。针对当前我国中草药文化的现状,提出中草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动漫教学,并具体阐述中草药文化融入动漫的优势和动漫在中草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动漫教学,促进中草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强化课程思政德育效果。
2 建设好德育思政的顶层设计
建设好德育思政的顶层设计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针,继而拟定培养人才目标的课程纲领,发掘德育思政的优良资源,优化德育课程所教授的内容,使教书育人、德育思政常态化,让学生们学会待人处事。
2.1 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
动漫教学课程应用Python语言、C4D、Unity3D等技术制作,以中草药为重点教学内容,介绍中草药以及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与医学应用,让学生认识并逐渐熟知中草药文化、了解中药医疗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总体的思政目标是发掘德育思政优良资源,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通过适宜的载体,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传播精良的中草药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体验中药生产管理方式,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探究中药新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授课方案设计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作为目标,将工程思维融入教学目标当中(见图 1),发掘课程中典型的思政元素,努力实现德育与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并在教学实践中持续进行优化。
图1 工程思维体系
2.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为了更好地响应当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中医药文化中的生命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更促进了青少年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从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3]。
细致梳理中草药文化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能够很好地推进中草药课程的德育思政效果,逐渐建立完善课程教学案例库,是课堂教授和拓展延伸的必要内容,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教学方式传授,实现润物无声式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通过对中草药思政元素的深入发掘,整理出了一部分教学案例内容(表1)。在中草药新技术模块中,中医药文化蕰含了儒家仁学思想、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周易》中的阴阳平衡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等思政元素。
表 1 中草药动漫教学课程所蕴含的部分思政元素2.3 选择适宜表达载体
将课程思政元素逐步渗透教学内容中,核心之处在于找到适宜的表达载体,有机地与教学相融合,将中草药文化以动漫形式展现,与商业单纯的娱乐作品不同,有合理以及一定深度的文化内涵、教育素养,既有美化视觉的观赏性,又有触动心灵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技能、知识和情操多方面的收获,让学生能够欣然地接收、理解文化知识,同时,潜移默化中领悟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
3 完善德育思政的三个课堂
巩固课程思政资源的良好建设,应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模式,需要适当拓展延伸“教室+实地+互联网”多方位育德育人载体,有效地推动课程思政的闭环教学(图 2)实施,逐步形成知识有效传授与价值高效引领的联动效应,在潜移默化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图2 课程思政的闭环教学
3.1 创新强化第一课堂
课堂依然是当代大学生培养专业技术、培育正确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德育十分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专业技术知识,更多的能学到做人的道理。以往高校的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讲解书本,运用黑板板书或是 PPT 加以辅助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有时并不能达到所规划和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丰富教学内容,运用Python语言、C4D等技术制作三维动画,可以真实地记录中草药相关知识,将它们转化为数字化的“抽象中药”,并将其“赋予”动画软件,使知识技能趣味化,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促进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2 体验进入第二课堂
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使用,更为关键,在于启迪思维的过程中实现了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价值构造,达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培养。实验教学课程思政并非增加一门课程,而是将德育思政中的元素合理融入到实验教学课程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传播理论不谋而合,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又一新途径。高校通过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的提升,能从德育思政的角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高校科研、实践、心理、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共同构建起思政育人共同体,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
为了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体验式思考,可以开展实地参观活动,组织大学生到中草药种植园,能够领略博大精深的中草药文化,丰富自身内涵素养,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发现大量可以探究的问题,同时也能增强对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的信心,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理性认知与行为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专注程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优良的基础。另外,组织学生开展中草药与生活相关方面知识的社会调查、中草药文化主题的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中草药动漫教学创新课题的探究等活动,为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做铺垫,培养大学生爱国、探索、协作和奉献精神。
3.3 传播依托第三课堂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时代性越来越鲜明,各种分享学习资料的网站或是平台渐渐成为学生的首选,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大学生拥有便利的移动互联网,快捷的网络世界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信息。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德育思政课程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课程将围绕中草药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组织学生借助Python语言、C4D等工具,针对某个知识点制作动漫教学视频,通过微信、QQ等平台进行线上传播,大大提升了教学操作的便利性、教书育人的吸引力以及教育发展的时代感,很好地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堂的有机融合。更深一步说,据科技发展理论和人才培养规律显示,有效利用实验设备更新、专业知识传播等外部要素,很大程度上基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内在要素的专业和道德素养,只有内外部要素相辅相成、相互协调,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才的优质培养。
4 强化德育思政的教育反思
“大思政”是教育教学地总格局,众多育人环节中课程是德育思政的主渠道。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德育思政的主导方向,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以德育思政为圆心,专业技术课程为圆规,画出多层次育德育人的同心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新策略是德育思政,而这既是各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新担当,也是各大高校所应当肩负起的新使命。所有课程都应当将传授知识与培养价值观同频共振,构建课程育德育人的新思政体系。高校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教授之后,学生是否进步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关键。应强化德育思政的教育反思。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包括如下三种:首先是“有效果”,即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是否达标,其次是“有效率”,即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优良。最后是“有效益”,即有效达成教学三维目标。
4.1 收集研究教学效果
动漫教学课程的德育效果需定期验收,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合理性和科学性。明确数据挖掘的目标及意图,搜集大量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选择、预处理、转换等操作,产生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据模型,挖掘出潜在、有意义的信息,评价挖掘结果的正确性,最终将得到的有价值信息以可视化形式呈现,或放入知识库,为今后决策提供依据。数据挖掘的主要步骤和基本流程如图4.1-1所示。
图4.1-1数据挖掘基本过程与步骤
4.2任课教师肩负主责
授课教师是德育思政的关键,教师本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主要责任。动漫教学课程的德育思政更贴近学生的所需所求、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引起心灵共鸣,因而育人效果更显著。教师是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这是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5]新时代的高校教师,首先要提高认知,增强育人自觉性;其次,提升政治素质,增强育人的感染力;再次,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育人真本领;最后,争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4.3 设立交流合作平台
教师能力的提高对于德育思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管理者应当为教师提供广阔丰富的学习交流平台,教师之间的教育心得大讨论也必不可少,同课程的任课教师建立交流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多多与专家对话交流等等,形成多途径立体化的交流方式,为教育者提供提升自身德育素养、人文素养、政治素质的广阔平台,使教育者努力向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共产党坚定的支持者看齐靠拢,更好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5 小结
“政治认同,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的灵魂,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长期职责,让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过程中“知梦、辨梦、立梦、追梦”[6] 。德育思政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职责,教学方式则将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创新功能,促进大学生从知识水平到文化素养各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在未来支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量。
参考文献
[1]吕宁.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124
[2]韩子晨. 以"诗词插图绘本"形式推广中草药文化知识的可行性分析——以天津市小学生为例[J]. 科教导刊. 2019(8): 187-188
[3]毛国强,屠金莉.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大众传播实践初探——以天津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例[J].新闻战线,2018(03):92-93.
[4]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6):45-51.
[5]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6]余有贵,夏湘,邓文啸,等.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建构研究[J].科教文汇,2015(10C):14-15.
作者简介:黄泽波(1999-),女,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