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对于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来说,还有着很多的不足,一方面是课堂教育中只针对了职业的发展,而忽略像思想素养、价值观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课堂教育策略的缺乏,导致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质量下降。课堂思政这个理念的融入,它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的教育发展,同时,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思想培养的重要方法。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相关概念及其介绍
(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或者思想理念对学习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逐渐地进行影响,从而培养他们优秀的思想品质。在高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主要的开展方式就是通过一些教育手段,能够不断的渗透进思想政治理念,使大学生逐渐地吸收并理解,养成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当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是指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能够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方向,从而促进自身的能力发展。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说,最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基于已有的能力特点去合理地进行分析,并通过教师的帮助去构建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有一个目标,提高自身能力的发展。
二、为何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课堂思政理念的不断渗透和发展使教育的方式得到创新,课堂思政要求将知识和实践得到相应的结合。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融合,能够给大学生在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时拥有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合理的态度,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去合理的判断是非,舍弃无用、无义、无作为的理念,能够真实的投入到职业生涯的规划当中,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下去正确的形成职业观、就业观和价值观,更好的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去进行合理的成长,从而可以更好地踏入到职场当中,激发出大学生的自我潜能,提高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为前提,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以达到学生成长、成才为最终目的而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思想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等为主要呢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使学生达到进步的目的。两者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以促进学生能力作为主要的教育方向,所以,它们之间的充分融合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并且相互之间达到一个互补的作用,实现大学生高效的学习,促进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目的,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是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向,高校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它更是一个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中转站,在这其间大学生需要学会自立、独立,能够培养出一个良好的自制能力。而职业生涯教育所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和职场后有一个清楚、明确的方向,而不是以模糊、迷茫的状态踏入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相互融合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相比于全心学习,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更能融入到社会中,在高校期间通过两者间的有机结合,就能够使职业生涯规划中抽象的知识理论得到适当的降低,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去进行理解。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发展中,虽然职业生涯教育已经逐渐得到普及,但是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课时量较低,同时还有很多是以线上为教学的方式,大学生都是以网课形式,采用录播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就会使学习中的互动性降低,不利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而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就可以使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的过程中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一个基础,让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变得更加完善,并且将实践工作做到实际上,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一)内容的相通性
职业生涯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使学生更好的看清自我,能够基于自身能力基础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道德品质良好、价值观正确的大学生,使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后可以明确自己的政治观点,成为一个善于区分的优秀公民。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都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很大的相通性,它们在未来的发展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作用的互补性
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下,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学生的自我认知模糊,甚至会出现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有损社会的行为,虽然职业生涯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但是他的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则是一个基础的社会准则。基于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融入和渗透,学生能够提高辨别与区分的能力,并且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好地为职业生涯教育进行辅助,解决一些隐藏的问题,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目标的一致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认清自我,清楚看待自身能力,能够在未来职场中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从而有一个简单的奋斗方向,并使学生在建立生涯规划时认清自己的缺点以及优点,加深对自身的认知。而思想政治教育所开展的问题,最主要是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政治观念和思想品质,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并积极的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更好的认清自己、提高自己。两者之间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并做到及时纠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偏颇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来说,“金钱至上”成为一个“潮流”,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总会选择一些薪资高、待遇好的企业,而忽略了自身能力是否符合企业的标准,这就是职业生涯教育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还有待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发展过于浅薄,总是为了短时的利益而做出一些选择,导致未来的发展过去困难,同时像一些国企、央企、外企等都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盲目地去进行简历投递,这也是职业价值观偏颇的一个明显行为。
(二)学校教学机制不够完善
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必备课程,虽然这个课程已经变得不断普及,但是教育的质量并不理想,仍出现着很多问题。就目前来说,第一点是因为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不够重视;第二点是因为相关教师的专业能力欠佳,教学质量也就受到明显的影响;第三点则是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和枯燥,对于课程的创新过于浅薄,甚至长期采用一种方式、一个内容进行教学,降低了教学的质量;第四点就是课程的实践性过低,纯理论的学习是毫无作用的,纸上谈兵终究会导致无以致用,只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才是最为良好的状态。
(三)社会舆论导向不够成熟
在当前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它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高,像一些短视频、游戏等不断发展,很多被大学生追捧的就业方向也逐渐出现,像自媒体博主、游戏陪玩等都成为大学生的青睐。同时当代的社会舆论也变得过于夸大,越来越多断章起义的媒体出现,对拜金主义等词汇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这种不成熟的社会舆论最终就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就业观、职业观、思想观受到影响,并抑制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方法
(一)强化课堂思政意识
对于课堂思政这个理念来说,教师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要强化课堂思政的意识,能够带领学生充分挖掘出职业生涯教育中所包含的思政知识,引导学生努力去学习专业知识,并及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培养,将课堂思政充分的融入到课堂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具体的结合真实案例,将职业生涯教育充分的呈现出来,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职业生涯是围绕着大学生的一生而开展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阶段去的不同思想去设置目标,以达到合理的设计。在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当中,基于课堂思政的理念,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课堂思政的意识,能够充分地利用课堂思政的理念去进行教学。例如,在职业生涯课堂教育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带领学生按照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去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能够在具体的社会现象中进行合理的分析,以达到高质量的学习。另外,教师还需要将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巧妙地融合进课堂教育当中,使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充分的融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拓展课堂教育内容
学习是没有边界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当中,教师就可以整合学校各方面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拓展一些学习的内容,将实践贯彻到具体的学习当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对于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拓展相应的课程,加强职业价值观和思想素质的培养,融入社会上的具体事例,再结合中国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进行创新,使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校的教育课程应该是不断拓展的,大学生他们应该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不断的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职业生涯教育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拓展课堂上的教育内容,适当的渗透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并根据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从而能够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教学。例如,教师在引导大学生去规划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大学阶段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行分析,能够将大学规划进行适当的研究和创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价值观,以此来养成一个高尚的品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同时提高职业生涯教育阶段性的发展。
(三)加强教育载体建设
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它们在开展时如果只利用所对应的课程进行教学,这会使教学质量的提升缓慢,不利于长期的发展,因为像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这两种是通过长期培养而形成的,它们之间合理地进行融合需要利用一定的载体,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能够引导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因此,教育载体的建设就需要进行适当的研究,通过社会实践、课堂活动、校园文化等进行合理的渗透,帮助学生激发出自身的学习潜力,促进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意义。
如果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一种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这难免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的枯燥感,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更别提两者之间的融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进行教学,可以在这个教育载体中将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充分的混合,以提高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完成一个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当中进行调研,并对社会上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此让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中重视起思想政治的融入,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创新课堂教育方式
课堂上的教育方式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而不是一种枯燥、单一的方式,只有使课堂的教育方式变得更加新颖,学生才会主动地融入进去。在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如此,教师在具体的融合教学中,就需要积极的创新课堂上的教育方式,并积极的开发第二课堂,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充分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及时锻炼和巩固。通过创新课堂上的教育方式,让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得到充分的结合,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育的意义得到加强。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第二课堂的开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尤其对于高校教育阶段,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他们正逐渐从校园踏入到社会当中,第二课堂则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明显的实践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经历和社会经验。在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第二课堂来设计教学模式,例如,引导学生在校园组织一次调研活动,向校园内的其他同学咨询一些未来的发展,并将话题:“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规划中有什么作用?”渗透进去,从而提高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提高教学的质量。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个人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质可以给课堂教学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对于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来说,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是一个关键点,因为当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后,他们对于课堂上的教学都会有着非常灵活的思维,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适当的转变,并巧妙地将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达到充分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时达到整体性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高校教师要尽可能将自身教学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强化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建设,以此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师资力量能够决定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在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当中,高校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先让教师重视起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对其有着熟悉的认知,从而在教学当中能够设计一个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思政的教学理念下,高校可以鼓励教师真正地参与到职业生涯的探讨工作中,能够引领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专业的了解,并带领学生分析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能够让学生重视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性的发展。
总之,在目前的就业局势当中,同时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和结构性失衡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就显得更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融入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更加优秀、更加良好的认知,同时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可以让学生明显的培养出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素养,能够强化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在就业局势中取得一定的优势,促进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在课堂思政的理念下,教师就需要充分将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尽可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融合两者间的优势,促进整体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钻辉.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新西部(理论版),2013:135.
[2] 彭万秋.“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