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与民生问题的重要一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有效检测出食品中的安全隐患,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需借助专业化检测仪器设备。因此,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性能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精准度。随着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加快,越来越多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应用到检测实践中。为防止设备带故障检测,或者为了减少设备后期维管成本,检测单位需加大设备维管力度。
一、食品安全检测中检测仪器分析
(一)检测仪器起到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需求日趋多元,为食品市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部分商家为延长食品保质期与优化食品口感,选择在食品中融入添加剂,进而占领市场份额与增加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商家为一己私利滥用食品添加剂,影响到食品安全。为规范食品生产,国家制定了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范。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显示:食品中的添加剂超过相应的用量范围,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国家除对食品添加剂用量做了相应规定外,亦对转基因食品生产提出了相应要求。为有效监管食品生产方是否落实了这些生产要求与规范,就需食品检测单位借助食品检测仪器确定出食品具体成分以及含量。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以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为支撑。因此,食品检测仪器设备成为保障食品安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与维护正常的食品流通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二)常见检测仪器类别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检测设备可被细化为食品检测仪器与实验室常用仪器两大类别。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属于食品检测仪器,包含了食品安全检测仪、农残检测仪、食用油检测仪、食品添加剂检测仪、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兽药残留检测仪、便捷式微生物检测仪、水分测定仪、酶标仪、微生物限度检测仪等不同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重要的仪器设备。从设备使用范围来看,食品检测仪器设备可分为食品检测仪器与实验室常用仪器两大类别,每类检测设备在不同的环境下可用于检测不同的物质。若对食品检测结果精准度要求较高,则需挑选专业度高的食品检测仪器设备。此外,我国对冷链食品检测做出了相应规定,要求食品安全检测单位检测出冷链运输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这就需要应用到生物或者化学检测仪器。
二、食品安全检测中检测仪器设备的维修管护措施
(一)优化食品安全量值溯源体系
1、保障数据精准度
通过确保量值溯源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互信度与承认度。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根本目的是确保量值的统一性。对于实验室而言,其应主动与上一级的检定机构进行互通互联,将自身的检测标准量值与高于自己准确度的量值进行比较,确定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检测数据的精准度与全面性可有效保障检测仪器检定的量值具有可追溯性。从现有规定来看,《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条件》以及《实验室资质认证评审准则》等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计量值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2、明晰强检目录
在实际工作中,计量检定部门逐步加大了强制检定设备范围,致使实验室中应用的部分大型设备的量值溯源并未被纳入到相关目录范围。实验室需结合自身检验标准测得的量值与上一级的检定机构进行互联,与准确度高的量值相比较,确定自身测量数值精准度。
3、细化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设备
实验室设备维管人员应结合量值溯源需要细化强制检定设备以及非强制检定设备范围,按照检定与校准等方式合理分类设备,编制出可行的设备管理方案,并将方案贯彻落到实处。以计量器具为例,《强制检定目录》中监管方式为V(强制检定)和P+V(型式批准+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需要在使用中接受强制检定。反之,其他计量器具无需接受强制检定。实验室检验人员可结合自身需要,选择非强制检定或者校准方式,确保数值的精准度。
4、检定验收时的仪器设备
在验收大型仪器设备时,检定计量结果是否合格是检定仪器设备性能的重要路径之一。企业或者厂家具备计量器具的生产许可证标志,仅仅可说明厂家具备了生产此类设备的条件,但并不能保证生产的每台机械设备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因此,为防止设备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影响到设备性能,需加大设备验收环节的质量检定工作。
5、周期性检定与不定期检定
按照相应时间间隔或者检定程序对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即可称之为周期性检定。设备在日常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移现象。随着使用时间延长,零部件难免出现磨损与性能故障,导致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存在误差。因此,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可有效规避检定结果不精准问题。在应用实践中,大型仪器设备质量与性能较为稳定,多会将检定周期控制在两年左右。
在计量有效期范围内,若设备存在性能故障,极有可能导致计量特征值不准确。此时,需要进行及时检定,即不定期检定。在检定结果合格基础上,方可将设备投入使用。若实验室需要对维修后的设备进行检定,可做好期间核查,无问题后再执行检定操作,防止重复检定浪费人力、物力与财力。
6、做好仪器设备的自校准工作
国家对仪器设备检定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强制检定目录外的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检定方案,有序开展送检与自校工作。检测设备说明书上标明着技术指标以及操作规范,可将此作为检定校准标准,有效执行相应的检定操作。在实验室自行拟定校准方案时,需明确保证技术指标与校准设备,以及采用何种校准方法,记录的格式以及校准的间隔设定等。为提高自校准结果精准度,校准人员需经过相应培训且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投身到校准工作中。
(二)确定设备计量特性
在检定检测设备时,工作人员多会将设备计量特性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规范作为重要的检定标准。设备维管人员需要将大型设备计量特性与预期使用要求进行比对,有效记录满足规定要求的状况,做好归档。随着检测仪器设备的迭代更新速度加快,计量部门需要出具测试报告,由技术人员判定设备是否符合相应标准规范。加之行业标准在不断更新,使得设备合格判定标准具备了不同的级别要求。此时,需要结合受检产品技术要求,采用相应法则评判受检仪器是否合格。
(三)制定完善的设备使用与维管方案
在着手实验室设使用与维护工作前,实验室需从现实入手,确定实验室设备使用与维护范围,明晰相关工作人员权责,设备具体维护内容,备注事项与记录表单等。从设备维管来看,为充分发挥设备性能,设备维管人员需做好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维修等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工作人员需持证上岗,遵循相应操作规范,按照相应要求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并有序开展仪器标识管理,及时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在发现设备存在性能故障后,登记报修,做好维修记录。在检测设备管理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制定出完善的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注意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影响,有效监测以及管控仪器的使用环境温度,定期检查设备易被磨损的部件和部位,做好软件病毒感染等各项工作。
(四)做好期间核查工作
为保障期间核查工作顺利进行,设备维护与管理人员应结合实验室食品安全监测情况,与实验室协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核查制度规范,以此采用明确的核查标准来保障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期间核查标准性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对计量标准核查时,若实验室内具备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则可使用更高一级的计量标准对需核查计量的标准功能范围进行检查。若检查结果表明被核查的特性符合相应的技术指标,即可认为核查通过。从整体看,期间核查工作主要涵盖以下内容:运用高精度的设备展开核查工作;做好精度设备对比与实验室间的对比。通过开展期间核查,可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线路故障,以及了解设备使用频率、使用环境以及维护保养等各项情况。
(五)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维管工作
随着大型检测仪器的不断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必须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各项性能检测,结合检测结果及时发现设备潜在或存在的性能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将仪器设备调整至最佳性能状态,发挥其应有的食品安全检测价值。为提高维管工作质效,设备管理人员亦需做好档案管理,确保设备档案涵盖购置表、合同说明书,以及设备产品合格证、开箱验收单、检定证书等,并确保设备使用环节的维修、保养、检定记录的完整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检验单位需结合检测设备实际情况,明确哪些设备需要接受强制检定,哪些设备为非强制检定,并制定针对性的设备使用与维护方案,保障设备维护工作有章可循,并确保投入使用的设备性能正常,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结果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王新萍,左银菊.食品检测仪器设备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与展望[J].食品安全导刊,2021(36):48-50.
[2]吴振兴.浅谈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J].食品安全导刊,2019(21):22.
[3]李雯.食品检测实验室大型检测设备的管理[J].食品界,2018(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