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实践构建策略
丁建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丁建华 ,. 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实践构建策略[J]. 中国职业教育,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001.
摘要: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不管从事任何职业,每个人首先都应爱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成长对学校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确定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青年教师成长实践
DOI:10.12721/ccn.2022.157001
基金资助:

在谈到自己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大多数教师都说是源于自己喜欢当教师,喜欢孩子,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喜欢校园生活,想如教过自己的教师一样通过言传身教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简而言之,就是因为爱。所以,我把“爱业”称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重心境。

一、影响教师成长的内在因素分析

(一)职业理想

对任何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职业理想都是航线上的灯塔,有了它,就有了方向感。要干好一件事,必须有一定的内驱力。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工作,也必须有一股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这就是职业理想。可以想象,青年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职业理想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就会出现职业理想和教育行为的分化,甚至丧失自己的职业理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怎么会沉下心思教书育人?又怎么能够促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呢?

(二)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高度。青年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一是取决于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取决于自己是否有职业理想和教育情怀。一个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就代表着多少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青年教师首先要有“对班级和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有了积极的工作态度,就会思考如何教好学生,进而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好每一堂课。一些教师可能知识水平和基本功并不十分扎实,但是爱岗敬业、工作积极主动、虚心好学,几年后完全可以成长为优秀教师[1]

(三)学习精神

教师坚持终身学习,既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更新,也有利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的丰富。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正是学习的好时候。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该率先垂范。青年教师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需求,具有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和不知疲倦的学习劲头,向书本学,向名师学,向同伴学。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实践构建策略

(一)组织保障,激发青年教师成长动力

学校形成了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并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首的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负责政策设计、过程管理、工作指导、组织协调等,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搭台子、出点子、花票子。根据校情制订《学校幸福名师培养计划》,提出“一年上路、三年过关、五年成才、十年有风格”青年教师发展总体要求。学校建立校级各类名师选拔培养制度、考核奖励制度,采取自主申报、学校综合考核的办法,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名师培养工作。青年教师的特点之一是按照一定的目标,依靠内动力来表现和扩展自己的个性,进而实现自我价值。为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清晰、长远的人生目标,学校邀请专家对全体教师的职业规划作专业引领,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

(二)示范引领,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学校开展友善之师工程,在教学和班主任管理两方面,安排教龄五年内的青年教师与学校名教师、骨干教师结对,实施三年培养计划,签订协议,明确师傅和徒弟的职责,提出细致的要求,并定期进行考核。培养计划的开展,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外助力。为发挥区校级名师带头引领作用,学校成立了三个名师工作室。由工作室主持人带头,成立三个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工作室明确成长共同体职责,定期考核,形成工作室科学评估管理机制[2]。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平台。通过一些重大活动,青年教师的成长就会发生一次飞跃。学校为教师创设实践机会,让更多青年教师参与研讨活动,一展丰采。

(三)校本培训,挖掘青年教师成长深度

学校提倡主题教研,每学期科组根据市区研究方向确定本科组教研主题。活动由团队包干,承担主题教研团队教师们集思广益,以活动组织者身份带领全科教师扎实教研,在组织参与中发展自我。听课评课是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为了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学会评课。评课以团队为单位,每次评课从不同的观课点进行团队讨论。团队首先根据观课点进行组内头脑风暴评课议课,然后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评课观点记录,最后以团队进行汇报展示。学科竞赛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每学期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学科竞赛,教师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学科竞赛激活了学科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微讲座需要演讲者20分钟内借助多媒体进行演讲。微讲座的开展,杜绝教研活动教研组长“一言堂”,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每次微讲座的开展,必须是教师大量阅读学习加自我展示的过程。

(四)加强学习,夯实青年教师成长基础

准确地把握教材、吃准课标体现了教师的经验、悟性和硬素质,这也是许多青年教师教学经验薄弱所在。学校注重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培养,每学期初教研组集体研读课标,学期中,邀请各学科教研员来校为教师作新课程标准讲座,学校定期组织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考核工作[3]。青年教师成长有五个阶段“教学技能—教学经验—教学模式—教学主张—教学信仰”,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重要途径。学科组开展“我的教学主张”主题研讨活动,通过分享、课堂实践,使每一位教师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我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促进发展”的原则,与先进地区学校开展校际教学教研交流活动。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们保持着眼界的开阔,激活自身的学习力与行动力。

三、结语

五年站稳讲台,十年成为骨干,十五年后逐渐形成教学风格,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新时期,学校要赓续百年初心,承担育人使命,继续朝着“为人处世有气度,关爱学生有温度,教育理念有高度,专业素养有深度”的“四度”教师目标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闫寒冰,祝智庭,蒋敦杰.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运营模式的动力机制设计--来自C2C电子商务模式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0(11):1-6;98.

[2]闫寒冰,单俊豪.信息技术为教师培训“画像”[N].中国教育报,2020-04-12(006).

[3]魏非,祝智庭.微认证:能力为本的教师开放发展新路向[J].开放教育研究,2020,23(3):71-7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