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建筑企业良好经济效益实现的根本前提,在造价管理中,做好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作,避免预结算编制中的错漏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就成为造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规模日渐扩大,由于工程造价预结算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涉及到不同的阶段,而不同的阶段又有多个细分项目。每一个细分项目都有不同的材料、工艺、质量要求,相应的造价预结算编制的重心也不同。很显然,在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预结算审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发展下的高要求,因此,与时俱进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与管理,做好成本控制,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 大数据对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价值体现
毫无疑问,当下已是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加速了行业的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路径。大数据技术在促进信息的畅通,加快数据信息分析效率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在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显著的提升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质量,众所周知,传统的预结算审核模式主要是人工操作的模式,这就意味着,人工审核状态下,会由于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等各方面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审核质量出现问题,比如,对所审核的专业项目领域不熟悉,这是由于建筑工程细分领域众多,不同的领域对造价预结算的计算方法不同,牵涉到如: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等环节。具体阶段又有多个细分项目。如:地基、土建、水电安装、室内装修等等,每一个细分项目都有不同的材料、工艺、质量要求,相应的造价预结算编制的重心和要求也不同。不仅考验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流程、进度等有充分的了解。当前,预结算审核人员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其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支撑审核活动的具体实践。而大数据技术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的应用,可以对不同项目不同阶段的预结算数据进行全面的比对与分析,而且有效的避免了人工审核中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显著的提升审核质量。
其次,大数据技术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的应用,显著的提升了审核的效率,这是由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采集、分析能力,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工程量计算为预结算审核的基础,利用大数据技术软件对工程量清单进行自动计算,比如,自动计算构件数量,生成具体的工程量清单数据,不仅仅显著的提升了审核质量,更为突出的是审核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不仅实现了工程造价的管理成本,同时也能够使得工程施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 利用大数据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价值的有效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城镇化建设的规划与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公用,还是民用建筑项目,都呈现出一片如火如荼之势。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要点。
2.1加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队伍综合能力的提升
很显然,大数据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的应用,需要审核人员具备良好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但是,当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队伍中,审核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功能的充分发挥。所以,加强预结算审核队伍的综合能力提升尤为重要。信息时代背景下,除了从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外,还要从提升工作人员的软实力上着手,才能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首先,要注重高端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引进。此外,要加强对现职工作人员的技能培养,不定期的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一方面是先进理念的宣导与培养,另一方面是实操能力的加强。如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基本的信息安全技术的掌握。同时,也要不断预结算审核机制,打破大锅饭的传统局面,引入考核管理制度,最大化的激发和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以及奖励积极学习、主动接受新观念、努力掌握新服务方法的工作人员。通过全面加强预结算审核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2加强工程量清单的审核
工程量清单是工程造价预结算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核心内容。所以,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审核,包括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设计图纸、施工图纸与工程量清单进行比对、核实,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纸质文档的电子化转换与保存,同时借助专业软件,比如BIM,或是CAD等对工程量清单中的参数进行确认,以免遗漏一些较为隐蔽的工程,或是导致部分公共工程的重复计算,确保审核工作的精确性。
2.3科学地设定工程造价指标
大信息化时代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工程造价指标进行科学的指导与设定已经成为可能。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众多的图纸,数据,同时还需要对工程总造价指标、工程量指标等进行科学的设定,同时还需要对人力资源的消耗,物料资源的消耗,以及配套设备资源的投入等进行相应合理的设定。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信息化审核管理平台,对相关的工程量清单以及造价指标进行集成化的分析与比对,并对工程造价的计算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完成对工程造价预结算的高质量审核。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严谨性,一旦某一环节审核不到位、不全面,就会直接影响项目后期施工时的材料、进度及质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施工企业以及开发商来说,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施工企业唯有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理念、机制和体系,加强对造价管理队伍的建设,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过程中所牵涉的人、机、物以及其它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的指导、监督、调节以及限制,从而保证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实现,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音,王侠.大数据对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价值研究[J].名城绘.2020(05):165-165.
[2]邵宇江.大数据对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价值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3):150-150.
[3]任海平.大数据对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价值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 (06):87-87.
[4]崔萍.大数据对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价值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 (04):138-138.
[5]梁杨.大数据对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价值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3):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