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碧螺春茶树专用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研究
梁浩然 严颖 刘研 徐婷 沈佳乐 郝刚 高杨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梁浩然 严颖 刘研 徐婷 沈佳乐 郝刚 高杨 ,. 一种碧螺春茶树专用生物菌肥的制作工艺研究[J]. 生物技术研究,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6.
摘要:
碧螺春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化肥的过度使用不仅影响了茶叶的品质,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提高茶叶品质、减少化肥使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和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碧螺春茶树专用生物菌肥工艺。最终确定了生物菌肥的最优处方:厨余有机肥 份额55—75、黄豆饼 份额15—25、玉米秸秆 份额45—55、黄腐酸 份额35—55、蚯蚓粪 份额4—7、微生物复合菌剂 份额1—2、酸性蛋白酶 份额0.3—0.6、其他辅料 份额5—15。结果表明,利用此处方制得的生物菌肥既能提高茶叶产量品质,有效保护土壤性质结构,又能缓解太湖蓝藻爆发,保护生态平衡;同时也能助力大健康产业下的果茶系列产品开发应用。
关键词: 生物菌肥;碧螺春;发酵;工艺研究
DOI:10.12721/ccn.2024.157066
基金资助:该论文为“2023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育计划项目”成果

经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碧螺春茶仍以其独特的品质特性深受人们青睐!但随着快消时代的到来,在高科技的催生下,一些碧螺春茶种植户为促进茶树快速生长,追求时效和利益,大量使用高氮复合肥,造成土壤团粒结构,改变碧螺春原茶种特性,使得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生物菌肥具有高效、抗毒害、绿色无污染等特点[1],它不仅能保护传统茶种及茶叶特性;还能增产保质,便于运输储存;兼顾保持生态平衡,后续可开发特色系列保健产品,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文旅产业等多个产业发展。基于此,本研究探索一种专用碧螺春茶树的专用生物菌肥,不仅能保证碧螺春茶树产量和品质,而且环保低碳,保护环境。(以苏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洞庭碧螺春有机茶叶基地为研究对象)。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厨余有机肥:潍坊诺金农化有限公司  黄豆饼: 潍坊诺金农化有限公司  

玉米秸秆粉:潍坊诺金农化有限公司  黄腐酸:潍坊诺金农化有限公司  

蚯蚓粪:潍坊诺金农化有限公司  微生物复合菌剂:潍坊诺金农化有限公司

酸性蛋白酶:潍坊诺金农化有限公司    复合有机肥:潍坊诺金农化有限公司    

其他辅料:市售

1.2实验方法

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生物菌肥[2]

2实验仪器

真空冷冻干燥机  上海比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生物发酵系统  百伦生物(江苏)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        上海曼鑫生物医药科技中心

60—8目筛       上海曼鑫生物医药科技中心

3处方工艺

1.png

将上述成分按照份额比例分别扩大10倍称取相应克数,置封膜托盘中,混匀,封膜密闭保存,进行自然发酵14天,间隔性搅动[3]。14天后接入菌种发酵培养后,进行冻干处理,过筛,得成品[4]

4结果与分析

4.1实验结果

混合封膜对照样品见图1; 14天后生物菌肥见图2;成品见图3。

图片1.png11.png  22.png          33.png           44.png

图1混合封膜平行样品                     图214天后样品               图3成品

4.2分析讨论

通过制作生物菌肥,我们发现制得的菌肥产品应存放在避光、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以防止受潮、发臭或变质;同时避免与杀菌剂等农药混用、定期检查菌肥的发酵情况和产品质量;另外,在处理发酵液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为后续更好地冻干产品提供必要条件,以提高菌肥效力[5]

另对于制得的生物菌肥应用到碧螺春茶叶基地的后续效果及对于重茬的改善正在进行中,数据及分析结果在后续研究中将深入展开[6]

参考文献:

[1] 杜如学,马林静.生物菌肥对茶树生长影响的研究与探索[J].农业技术与装备

讯,2024,02:33-36.

[2]张旭奇,刘文钰.生物菌肥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3(23):163-165.

[3]陈凌霄,艾安涛等.生物菌肥对白叶1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茶叶,2022,44(03):50-55.

[4]李艳春,陈志鹏等.茶树连作障碍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9,38(05):225-232.

[5]杨海滨,商靖等,重庆茶园生物菌肥研制及示范推广[G].农业科技,.

[6] 吴月德,苏火贵等.中国茶叶加工[J].农业科技,2012(03):21-2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