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杉重大害虫-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王华 舒子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华 舒子云,. 银杉重大害虫-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 生物技术研究,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72.
摘要:
银杉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思茅松毛虫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银杉的健康生长。思茅松毛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森林损害。研究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并开发有效的综合治理技术,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思茅松毛虫;生物学特性;综合治理技术
DOI:10.12721/ccn.2024.157072
基金资助:

引言

思茅松毛虫是一种对银杉等针叶树种构成严重威胁的害虫。该虫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生活史、食性、繁殖能力等,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有效控制思茅松毛虫的危害,必须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采取综合治理技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

1银杉重大害虫-思茅松毛虫的危害特点

思茅松毛虫以银杉的针叶为食,其幼虫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阶段。大量幼虫聚集在银杉树上,密集啃食针叶,导致针叶迅速减少,严重时可使整株银杉的针叶被吃光。这种直接的食害不仅影响银杉的光合作用,导致树木生长缓慢,还可能引起树木的死亡。特别是在虫害爆发的年份,大面积的银杉林可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严重影响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思茅松毛虫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对银杉的直接食害,它还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间接影响。银杉林的破坏会影响到依赖银杉生存的其他生物,如鸟类、昆虫等,它们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会因此受到威胁。思茅松毛虫的大量繁殖和活动会改变森林的物种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例如,食叶害虫的爆发可能导致天敌种群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稳定性。

2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2.1形态特征

思茅松毛虫是一种具有显著形态特征的森林害虫。成虫期,雌蛾体型较大,翅展可达60-80毫米,而雄蛾体型稍小,翅展约为50-70毫米。蛾体通常呈灰褐色,前翅具有明显的深色斑纹,这些斑纹在不同个体间可能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一条中央的深色横带和一些不规则的斑点。后翅颜色较浅,边缘常有深色斑纹。幼虫期,思茅松毛虫的体色多变,从浅绿色到深褐色不等,体表覆盖有密集的刚毛,这些刚毛在不同龄期的幼虫身上分布和长度各异。幼虫头部呈黑色,身体分节明显,每节背侧有一对瘤突,瘤突上生有刚毛。

2.2生活史

思茅松毛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卵期通常持续7-14天,卵呈椭圆形,初产时为淡黄色,后逐渐变为深褐色。幼虫期是思茅松毛虫生活史中最长的阶段,持续时间可达2-3个月,幼虫在此期间经历多次蜕皮,从初龄幼虫逐渐成长为成熟幼虫。幼虫成熟后,会寻找合适的化蛹场所,如树皮裂缝、枯枝落叶层等,进入预蛹期,随后蜕皮化蛹。蛹期通常持续10-20天,蛹体呈棕褐色,具有较强的保护色,以适应周围环境。成虫羽化后,雌蛾和雄蛾通过释放性信息素进行交配,雌蛾产卵后不久即死亡,完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

2.3生态习性

思茅松毛虫的生态习性主要体现在其对寄主植物的选择、食性、繁殖行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上。思茅松毛虫偏好以银杉等针叶树为食,幼虫期主要以针叶为食,其食量大,活动范围广,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森林损害。在繁殖行为方面,思茅松毛虫的成虫具有夜间活动的习性,雌蛾通过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雌蛾通常选择在寄主植物的树冠层产卵,卵块密集,有利于幼虫孵化后的群体活动。思茅松毛虫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其种群数量的波动与气候变化、天敌种群的动态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思茅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可能会迅速增长,导致虫害的爆发。

3思茅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

3.1生物防治

思茅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病原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因子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持,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生物防治中,天敌的利用是关键。思茅松毛虫的天敌包括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鸟类以及病原微生物。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草蛉和蜘蛛等,它们以思茅松毛虫的幼虫为食,能够有效控制幼虫的数量。寄生性昆虫如寄生蜂,它们将卵产在思茅松毛虫的幼虫体内,幼蜂孵化后以宿主为食,最终导致宿主死亡。病原微生物的利用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例如,苏云金杆菌是一种对思茅松毛虫幼虫有特异性毒杀作用的细菌,其产生的晶体蛋白毒素能够破坏幼虫的肠道,导致其死亡。通过喷洒Bt制剂,可以在不伤害非目标生物的情况下,有效控制思茅松毛虫的种群数量。

3.2化学防治

在思茅松毛虫爆发时,化学防治可以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其对银杉林的危害。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这些药剂可以通过喷雾、烟雾或颗粒剂等形式施用,直接作用于害虫体表或通过食物链传递,达到杀虫效果。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问题。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化学药剂可能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伤害,破坏生态平衡。化学防治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选择低毒、高效的药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3.3物理防治

人工捕捉是最直接的物理防治方式,通过人工检查和收集思茅松毛虫的幼虫和成虫,减少其在森林中的数量。这种方法虽然耗时耗力,但在虫害初期或局部区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灯光诱捕利用思茅松毛虫成虫的趋光性,设置特定波长的灯光吸引成虫,然后通过集虫器捕获。这种方法在成虫活动高峰期尤为有效,可以显著减少成虫的数量,从而降低其产卵和繁殖的机会。树干涂胶是一种防止幼虫上树的措施,通过在树干基部涂抹粘性物质,阻止幼虫的爬行,从而减少其对树木的危害。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对环境友好,但需要定期维护和补充涂胶,以保持其防治效果。物理防治的优点在于其对环境的友好性和对非目标生物的安全性,但它通常需要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且防治效果受限于防治措施的实施范围和效率。

3.4生态调控

生态调控是一种通过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增强自然控制力,减少思茅松毛虫危害的方法。生态调控的措施包括改善森林结构,如合理疏伐、保留枯立木和倒木,为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实施混交造林,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加强森林抚育管理,提高银杉林的健康状况和抗虫能力。通过生态调控,可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使其更能抵御思茅松毛虫的侵害。例如,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的天敌栖息地,从而增加天敌的数量,加强对思茅松毛虫的自然控制。生态调控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其中自然因素能够有效地控制思茅松毛虫的种群数量。这种方法强调预防胜于治疗,通过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结束语

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银杉的危害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识。通过采用综合治理技术,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森林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思茅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减少其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沈峰.宣城市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3,(11):94-96+104.

[2]聂中良,熊智,王金华,等.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观察[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07):15-20.

[3]陈铁刚,李密.思茅松毛虫湖南种群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8,45(03):44-48.

[4]程克华.思茅松毛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8,(09):159+161.

[5]孙付存.马尾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地理种群间差异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