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学校生活就应充满德育内容,尤其是职业学校,德育生活更有其深层意义。在“双减”背景下,德育生活更应是理性思考的生活,苏格拉底指出:“善虽不可教,但对善的向往和追求、对善的认识是可教的,这种教化促成理性反观自身,以理性思考生活”。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生活应自由、自律的生活,学生的德育需要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生长,同时也需要规则的约束。德育生活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它源于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但同时又具有创造性,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促使道德品质、行为举止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在入校之初还表现着木讷、拘谨、害羞、退缩,如何改变现状?我们从“人人”“时时”“处处”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职业学校完整的德育生活,引导学生向善向美,为每个学生的职业规划注入强心剂。
一、人人都是德育生活的主体
教师、学校工作人员、伙伴及家长都对学生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他们与学生的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是德育生活中的主体。
1、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在我们职业教育中,所有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我们首先是育人导师,然后才是学科教师。”教育应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此,我们学校让各学科教师分年级挖掘各学科的德育目标,并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加以落实。
2、职工都是德育影响者
学校保洁提供整洁的校园环境,食堂师傅烧出可口的饭菜,保安叔叔保驾护航……后勤人员不仅在构建学生德育生活过程中提供了物质保障,还传递着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规划和工作的态度。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对自己今后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3、家长都是德育共建者
我们职业学校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层次不齐,提及家庭教育首先想到学生将来的追求和就业率。因此,家长群体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技巧的提升,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首要任务。唤醒家庭对德育的追求是最好的共建方式,是学生德育生活最有力的支持。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面向全体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系列的指导和针对个别家庭的专项指导,为他们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与此同时,我们还发动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由家长担任职业规划的讲师,从职业特性入手,用他们质朴、勤劳、为生活努力打拼的精神来激励学生。
4、学生都是德育参与者
生活给了学生成长的现实环境,每一个学生的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周遭的人、事、物,当他们真正参与了生活,生活才属于他们。我们提出“自己的学校自己管”的理念,大到学校政策的制定,小到食堂就餐的管理,都会参照学生的部分建议。渐渐地,在校园里有了学生命名的场馆、经他们提议种植的鲜花,有了参与日常管理的红马甲志愿者……洋溢在每个学生脸上的是主人翁的自信,镌刻在他们记忆里的是自主管理的快乐!
二、时时都是德育生活的契机
德育是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小到每日的生活,大到整个学业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德育工作。
1、关注生活习惯培养,规范每日学校生活
学校德育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在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开始,就要从培养合格学生做起。合格学生具备的基本生活习惯需要通过明确的标准以及评价机制养成。于是,我们将竞争与激励相结合,由学生德育处和学生会牵头,根据学生在校一日的生活,明确各类评比内容,确定各类评比内容的指导部门,拟定评价标准并对学生开展标准培训,再根据标准开展指导与检查,确定是否达标。明细的标准、周密的步骤让学生的良好习惯在日常评比中逐渐养成。
2、明确阶段德育内容,统筹年段育人过程
德育要依据育人目标、年龄特点等选取合适的内容,它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因此,需要对学生每个年段的德育课程目标、内容、课时、执教时间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每日晨会、每周班会的执教内容,对学校已有的职业课程、故事课程的课时与执教时间进行统筹,明确精细的安排让每一位班主任对德育课程愈发重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系统的德育教育。
3、把握重要成长节点,规划三年成长时刻
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包括品德在内,其心理过程或个性心理特征都要经过由量变引起的几次质变与飞跃,在学校表现出三年成长的三个重要时刻:一年级人学礼,通过“银行存水”学生的集体意识萌芽;二年级成长礼,从银行取第一杯水饮下,“饮水思源”,让学生学会感恩;三年级的毕业礼,学生从“银行取水”带回家,意味着“满载而归”。这普普通通的“银行存水”是学生精神的寄托,见证了学生的德育成长。
三、处处都是德育生活的阵地
学校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都应该成为德育成长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德育生活构建提供坚实的保障。
1、育人浸润在涵养德行环境中
完善的设施、合理地布局、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和场所组成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这是育人的物质基础,成为了无形的浸润。环境是无形的航标,“梦想墙”承载着学生梦想与目标,“礼仪墙”时刻提醒学生遵守行为规范,“故事墙”记录着生活中美好的点滴,传递着温情、乐趣与正能量。
2、育人体现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中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教师需要格外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因为它是环境、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统一的存在。在为学生尽可能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后,教师的尊重与关怀是课堂生活的重要组成。教师自身的德性涵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课堂中也会不断地模仿教师的行为表现。教师的观察与评价直接干预学生课堂的状态。同时,学生也是课堂生活的构建者,学生对同伴课堂行为的判断与处理也会成为影响课堂德育生活构建的因素。
3、育人发生在实践活动体验中
学校打破零敲碎打式的活动设计,对实践活动进行系统设计,整体构建,打造完整的育人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正的成长。我校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分为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从德育实践基地、技术劳动到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供了鲜活的道德场地,是真正滋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土壤。
在我校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学生、教职工、家长都是生活的主体,都是生活的体验者,也是文化的缔造者。我校开设的各种活动引领并助力学生的职业成长,同时这份成长的力量也在对全体师生产生作用,我们运用各种可能的机会,让“职业规划”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共同形成了我校富有特色的德育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N].中国教育报,2021.08
2、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岑海平,《课程教学研究》,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