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气象观测事业迈入高速发展阶段,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方向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气象观测业务已经走向全面自动化阶段,使用气象雷达、自动气象观测技术等,不断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自动化气象设备和装备保障已经普及到全国各个气象观测台站,所获取的气象数据更加准确和及时。在这样的背景下,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也不断完善,是气象观测的基础和核心,在全国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普及,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制度和模式较为粗放等,因此应当分析气象装备保障技术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以提高我国气象装备保障的能力。本文将深入探究气象观测装备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进行思考和分析,探索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1.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978年改革以来,我国的气象观测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天气预报、灾情预报、气候分析等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系统,为我国的农业发展、灾害防御、工业等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并且在经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气象观测是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性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也是气象工作的核心部分。近年来,气象技术发展新月异,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气象观测系统不断完善,各级气象部门也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借助更加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来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这个过程中,气息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气象业务的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群众对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气象技术装备的需求也相应的扩大,目前的气象装备保障跟不上气象服务需求的发展,亟须出台完善的保障措施,并推进装备保障的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2.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信息化工作现存的问题
2.1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大量增加,气象部门的招聘也像高校应届毕业生敞开大门,每年有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进入气象部门,成为气象工作者,但是学生的经验和理论基础都不足,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在进入工作后不能及时应对工作所需。此外,原有的气象工作人员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部分存在不能及时学习新技术,存在思想和行动上的懒惰,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期,导致在气象工作中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2.2相关保障制度不完善
目前,部分气象观测站台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要求不严格,缺乏规范的制度和管理,部门和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在气象装备保障业务工作中出现很多两难的问题。此外,维护和保障工作在制度层面的建设较缺乏,存在着较大的制度盲点,会让部分维护和保障人员在精神上懈怠,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不按照规范操作等问题,整体的管理制度和方式较粗放,需要精细化管理来用对制度上的问题。
2.3气象站维修和保障技术较低
进入现代化时期,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但台站的维修保障技术难以跟进现实的发展需求。当前,气象观测设备和技术都是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新的气象观测设备的操作、监控和维修都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但是部分气象站台对工作人员的培养还不到位,导致出现新设备出现问题时,难以有效和及时维护,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及时修复好设备,从而影响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气息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3.1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首先,在思想层面,气象部门应当贯彻落实国家气象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方针,加强装备保障技术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推动气象装备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气象观测工作保驾护航。其次,在制度层面,应当统筹规划,统一布局,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促进气象装备保障业务与现代化气象设备建设相适应,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观测技术与装备保障发展的同步,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引领装备保障的信息化建设走向现代发展。最后,在建设目标上,应当确立气象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的最根本目标,以标准规范、技术优化、功能完备为准绳,建立起科学的装备保障业务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建设目标,构建合理的运行策略。
3.2建设信息化平台
气象部门应当在装备保障技术信息化建设中,建设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在业务中引进先进技术,如高性能计算机、专线内网、综合网络系统等,并做好监控和装备维护,各个部门之间要建设共享气象数据库,促进气象观测和分析的自动化。此外,要建立气象预报智能系统,一旦遇到设备故障等问题,能够及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发出警报信息,有效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避免故障所带来的危害。气象装备保障技术人员应当重视现代化技术,加强技术和资金投入,做好气息观测设备的后台维护工作,让信息化融会贯通在日常业务中,注重监控、视频会议等的管理和维护,并主动担当起装备维护的职责,做好定期排查工作和日常设备维护工作,保障各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推进气象装备保障的智能化和高效化。要根据当地工作实际,制定装备保障的规范和标准,并重视核心技术的归档,制定保障业务总则推动制度落实。此外,还要加强宣传力度,气象部门应当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向群众宣传气象相关知识,并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2.3优化气象装备保障总体布局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应当依托气象部门和政府机关的两级布局,建设省市县三级布局,构建供应、维修、监控、检定的四级布局,做好整体的规划和布局,并且切实落实各项布局,做好管理和修订。气象部门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岗位规划,明确职责和分工,确立业务标准、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并将其纳入到员工的业绩考核,完善员工的奖惩制度,,实行公开公正的工作评价。此外,还要引导相关保障业务工作人员做好科研工作,升级气象装备保障和维修,对于气象装备故障等问题和技术上的难题,能够合理利用一切资源,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对于难度系数较高的气象技术装备,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维护设备运行,延长设备寿命,结合实际情况促进气象装备保障业务的发展。此外,要做好创新,包括技术、团队、措施等各个方向的创新,善于通过创新高效的工作制度和技术实现远程的气象观测监控,促进气象装备保障的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结语
气象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时一项长期工作,有利于提高气象业务的服务水平,对农业、工业发展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气象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和整体布局,切实推动我国气象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伟中, 陈新. 加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农技服务, 2016, 33(13):105-105.
[2] 丁月强. 加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 595(02):216.
[3] 马丛. 加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农家参谋, 2020(24).
[4] 郑洪, 陈建云.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分析[J]. 科学与信息化, 2019, 000(017):176-177.
[5] 郑洪, 陈建云.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分析[J]. 科学与信息化, 2019, 000(017):P.176-177.
作者简介:唐燕兰(1968.01),女,汉族,湖南省湘潭市人,本科,工程师,从事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