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复习阶段应当落实基础知识,也要适当拓展。基于此,本文就如何高效复习备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高考生物学考试大纲分析
从2019年开始,全国卷(新课标I卷)开始采用“3+1+2”模式进行命题,该模式要求在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的基础上增加一门物理或历史,其中物理科目又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物理Ⅰ和物理Ⅱ。这种调整对于高考的难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因为增加了物理之后,理科生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文科考生则需要更加注重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的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考生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优势科目可能会被削弱,从而导致高考成绩下滑。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历年高考试卷,就会发现实际上高考物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尤其是在高考改革之后,教育部已经将高考的重心转移到了语数外等传统科目之上,而物理则是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存在。因此,物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有很多学校将物理学科视为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此外,由于物理和化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不少高中生都会将两者结合起来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个省份的高考试卷,都不会像以往那样偏重于理科,而是会在文科和理科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以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心仪的大学。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高考制度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
二、高三年级学生备考现状
在当前的高考背景下,全国各地的考生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升学压力。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许多高中生都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和备考活动。但是,由于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基础,所以学生在复习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书本上的基本知识,但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课本上的全部内容,就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从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这些现象不仅会影响到高考成绩,还会让学生养成不重视基础、不善于总结归纳等不良习惯,导致后续学习无法进入正轨。
首先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从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生物学这门学科都存在一定的偏见,觉得它并不重要,只是为应付考试而学的一门课程而已。其实,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因此,学生必须要改变自身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把其当成一种兴趣爱好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获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现在的高中教学更多地偏向于应试教育,老师只负责讲授知识点,然后将学生的学习任务交给家长或补习班,再由他们进行监督和辅导。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很少有机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和资源可以轻松获取,但是很多学生却仍然选择了放弃自主学习,认为自己没必要了解那么多,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这种情况无疑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三、高三生物学复习策略与方法
鉴于以上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紧扣大纲,加强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高中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全面解读,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考试大纲的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实验设计、探究等内容上,让学生在完成相关习题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帮助学生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尤其是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植物标本,了解物种的多样性。然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工具,将一些经典的案例呈现给学生,以便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基因突变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近年来的高考真题,指导学生做好专项练习,并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解题风格。
(三)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近年来,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其综合素质。总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高中生物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1)神经系统组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现出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图,让学生结合图来思考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以“神经系统”为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并在思维导图中将与之相关的概念、名词关系罗列出来,加深学生的认知。
(2)神经元结构,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启发性问题:什么是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得出神经细胞,也可以称作是神经元,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事先绘制的神经元示意图展现出来,并要求学生准确的说出神经元示意图中各个结构的名称及相关概念,如神经纤维概念,最后要求把自己绘制的“神经元”思维导图展示出来,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学习。
结语
高考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全面检测,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依据。作为高三年级教师,必须要结合新课改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特点,做好备考工作。通过总结历年高考真题可知,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要考察对象,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解题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教师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反而忽视了思维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生物学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赖仁启.优化复习策略,提升备考效率——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探究[J].高考,2024,(14):72-74.
[2]赵孟瑶.高中生物学高效复习备考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4,(04):19-21.
[3]陆敏.基于进化与适应观的高中生物备考方法[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1):73-74.DOI:10.16586/j.cnki.41-1033/g4.2021.11.041.
[4]林廷柏.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效果强化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1,(3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