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推进了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同时,信息数据也面临更大的危险,在进一步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
1.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又称巨量资料,其含义是需要新处理的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2.大数据技术与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管理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网络内大容量的数据进行实时性收集和处理,收集范围广泛,体量庞大,而且数据处理速度也十分迅速,能够帮助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获得强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持,进而使信息通信网络内各项数据可以获得良好的安全保障,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测异常访问行为,可以对各类攻击事件或攻击流量事件进行防范。随着我国大数据技术持续发展,已经能够为信息通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思路,相关工作人员都在积极尝试利用最新的大数据技术来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比如将网络管理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互联互通,提高网络接入安防保障水平。
工作人员也在将大数据技术与信息通信安全管理技术进行融合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技术研发力度。一方面,对大数据技术研发更加侧重于大数据开发和使用,力图实现大数据技术在各个环节内都能够实现更为透彻的分析成果。
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多维度关联分析,能够对信息通信网络中各类运行条件下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监测分析,并且凭借着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通信网络故障进行远程智能识别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信息通信安全管理效率和质量。
3.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3.1做好黑客防范,完善防范机制
黑客对于信息通信网络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在网络安全管理中应该加强对黑客行为的防范,积极研发和应用相关预防技术,减小黑客攻击风险。黑客技术专业化程度高,并且特点多样化,手段层出不穷,所以在进行黑客行为防范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构建多元化的防控技术体系和防范机制,一方面需要重视对新型信息数据源的研究和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重视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团队力量和专业的知识来开发出更多新的防护手段,减少网络漏洞,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而作为终端用户,则需要做好对安全防护系统的安装应用,并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减少系统漏洞,以此来确保信息通信中的网络安全。
3.2深化网络转型,厚植数字化转型根基
适度超前部署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在达到一定规模基础上,有序推动5G网络由规模建设、普适建设、广泛覆盖转向按需建设、分场景建设、深度覆盖。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实现千兆家庭、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场景深度覆盖。打造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数据中心体系,推动东中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按需部署边缘数据中心,推进“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发展。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强化前瞻布局。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提升网络服务能力。
3.3强化人员意识
在构建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平台构建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强化,基于思想方面提高平台构建的重视程度,才能为平台构建的良好开展和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对此,针对我国相关人员来说,基于网络技术应用是,应把平台构建意识积极树立起来,具体工作开展时在平台构建工作落实方面提高重视程度,进而为平台构建效率及质量等提供基本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要想促使平台构建项目得以规范化开展,必须要以相关制度为支撑,通过制度对平台建设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并借此指导平台构建,促使平台建设质量提升、系统化、规范化平台建设等目标得以良好实现。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通过制度来指引工作人员各环节工作开展,才能保障平台构建效率及质量,同时也能使得后续平台可能会出现的滥用现象得以有效避免,充分发挥平台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4进行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的立法
我国目前由于缺乏关于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的法律条例,因此对于性质恶劣的信息通信网络安全事件无法进行大力打击,也无法使广大网络用户意识到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故此我国需对信息通信网络安全进行相应立法,对于此类恶性事件严肃处理,使民众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个人信息被窃取等。
3.5做好信息加密
信息加密长时间以来都是确保通信安全的重要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 ,根据技术特点和要求建立完整的信息通信网络加密体系,引进各种现代化加密技术。首先,端点数据加密。在通信传输过程中,应该采取端口对端口的传输方式,从发送端和接收端两个方面实现信息加密保护,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遭受安全风险的攻击,避免信息丢失或随意篡改。其次,节点数据加密。信息通信技术在传输中,需要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作用下实现数据传输,这些设备都包含在传输节点范畴内,在数据通过节点时容易造成重要信息丢失,所以需要在协议中增加检测环节,例如检测数据长度,减少出错率。最后,链路加密,特别是无线链路。在通信保障过程中,无线通信应用广泛,覆盖范畴广,在实际中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所以链路传输面临的风险比较多,数据容易丢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做好帧的长度优化工作,采用加密算法方式,保证链路安全。
3.6网络空间安全
全球数字化转型、网络空间拓展,导致网络空间安全与物理世界安全相互交织,经济社会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网络空间安全不仅需要从法律制度规则上加以规范,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强安全风险发现与监测,及时加以防控,从而提升抵御安全威胁的能力。网络空间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网络空间安全的“必争之地”。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包括,量子安全,各类量子密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量子博弈、量子通信网络等;密码理论,密码算法和协议的相关问题;工业安全,工业基础设施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问题、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等;物联网安全,包括系统硬件安全、软件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到2025年推进形成完善的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研制行业标准30项以上。此外,网络内生安全也是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作为时代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通信网络可以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促进信息通信更好发展,应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大数据及信息通信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积极引进各种安全防护技术,给信息通信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金京.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01):105-106+113.
[2]何娜,张孟宇.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0(11):73-74.
[3]王勇.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6):212-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