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产业遵循“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以康为要、以养为源”的大健康战略布局,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专注绿色健康、休闲、疗养、保健、养老、康体服务、旅游度假、生态产品、中医养生、乡村农特等领域,立足地方养老产业,打造综合性专业集群。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养老产业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着力培养具有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应对老年社会工作者、老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1、构建“订单培养,学岗互通”的育人模式
我院与长期照护险服务中心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培训考核标准,每年为其提供养老护理人员的初级、中级培训,提高长照险服务人员素质,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打造医疗康养高地的战略布局。接下来,将与京津冀最大康养机构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完成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知、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准备工作,确定企业员工、学生、社会人员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及培训时间,明确院校双方的管理职责与任务分工。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过程中广泛开展针对同类院校和行业的调研,邀请行企业专家、专任教师共同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根据养老服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定位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即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的健康管理师、其他健康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身心康复保健服务、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机构技术主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依据养老行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需求,构建“教赛证思”能力要求贯穿的课程构成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养老服务行业特色,将1+X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各级各类“健康与社会照护类”大赛、创新创业、敬老爱老的职业素养教育等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做到学院、企业“双轨、双控、双主体”育人的效果。
2、深化“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课程运行模式
聚焦养老护理岗位需求,秉承德技并修、课证融通原则,设置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依托全国职业院校健康与社会照护技能大赛、1+X“老年照护”、“失智老年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将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素养训练与思想政治建设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提升岗位竞争力。
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案例分析、拓展教学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探索和研究。每项任务都由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协作学习——解决问题——实践拓展五个阶段完成,从而学会解决养老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针对“1+X”证书制度需要的技能等级证书中涉及的所有课程,结合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修改和完善。每年召开两次企业专家研讨与培训,通过开展教研会议,集中讨论将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管理师、康复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培训内容,有机融入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最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其套嵌在与其对应的实际课程内容中。同时,与企业方协同合作,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共同开展试点工作。在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培训的同时,也在探索通过课证融合来实现高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升级改造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已经比较固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3、实施教师企业锻炼管理,打造创新型高质量教学团队
过硬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的重要条件。师资培养强化人才选用,培养教学能力;强化职业培训,提升技能水平。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教师进入企业,从事具体的老年护理与管理工作,开展学习讲座,交流学习体会,促进临床思维的形成。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担任教学、竞赛等的实践性环节的指导,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临床思维能力,增加指导学生参赛经验。
企业锻炼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的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并将技能大赛规程和评分标准融入平时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促进了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职业能力。
4、集聚优势资源,校企共建养老实训基地
我院是河北省公共养老培训基地,今年持续改善场地及设施设备,完善实习、实训条件。搭建开放性真实情景实践教学平台,改造老年综合护理技术实训室,老年康复实训室,购置适老化家居设备,以适应技能训练、师资培训、志愿者服务、竞赛考核、社区服务、健康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针对真实老年机构学生很难有较多的体验和练习机会以及疫情常态化,将教学内容开发为虚拟仿真项目,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方式,随时随地,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虚拟软件的开发可以模拟工作人员在老年病区、社区、机构、居家工作的护理流程,通过虚拟操作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提高了实践实训基地信息化水平。
5、服务区域大众健康,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加强尊老爱老助老教育,聘请养老机构的人员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讲座,增加学生对工作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基地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校企合作医养中心,养老机构,对养老照护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途径,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学生针对老年康养人员短缺和社会闲散劳动力再就业困难的问题,依托养老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自主创办养老培训平台——唐山市颐养老年康养培训有限公司。
6、结语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拓宽渠道推进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职业竞争力。以“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以“养老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依托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X“老年照护”、“失智老年照护”、“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将职业行为规范与职业素养训练与思想政治建设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岗位竞争力。秉承德技并修,课证融通原则,整合课程内容,开展教、赛、证、思相互融通的课程运行模式,将养老行业的工作任务和管理模式引入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围绕职业标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备养老护理职业素质,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和毕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林琳.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学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大学,2021(51):80-82.
[2]杨文舟.基于产教融合的卫生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山西青年,2021(23):158-159.
[3]陶凤燕,龚丽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47):58-59.
[4]吕大健.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卫校附属老年护理院建设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1):73-74.
[5]许利琼,贺艳,徐娜,陈午艳.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青年,2021(21):10-11.
作者简介:刘志健,女,河北唐山,副教授,大学本科,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