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它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历史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通过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一、时空观念概述
通过对“学生核心素质”的比较不难发现,高中历史核心素质是指高中生在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后形成的基本品格、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展示、历史认识、历史解读,时空观念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特定时空中的史实概念的联系,它要求学生了解特定的历史事件和特定时空之间的联系,以及对特定历史事件和人物、现象的认识而时间序列与空间要素,或微妙的关系揭示了历史分析的规律。
二、历史时空观念培养中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在学习理论和教学技巧上的不足
人们普遍认为,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加强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但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对历史时空观念内涵的界定不够全面和完善,有的教师认为历史时空观念只是一个历史时间序列和历史地理空间,而有的教师可以将其延伸到实践环节,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参与了培养学生历史观的工作,但他们对历史时空观念的理论认识不全面,容易造成历史教师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不全。
(二)学生缺乏对历史时空观念的理解,缺乏学习方法
结合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发现部分学生仍在通过死记硬背和死记硬背来学习历史。该岛尚未建立起对历史时空观念的正确认识。对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历史理解只停留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历史事件。有些历史事件,无论是回顾过去还是展望未来,总是以事实为依据,没有考虑到这一事件与事件及其周围环境的关系。
二、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方法
(一)学会独立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历史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载体。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学习历史。首先,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不应排斥。高中历史丰富而有趣。学生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学得更好。我们可以从历史中了解它的兴衰。正确地学习历史,可以形成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充分认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积极预习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并在学习精力和时间上进行充分投入,从而巩固学习过程。最后学会运用表格、坐标轴等手段,加强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识,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防止记忆时间偏差,太空和历史事件。
(二)利用历史时间轴帮助高中生学习历史
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找到,即使借助生动的语言,也很难真正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时间线、历史年表和时间序列直观地向学生呈现书本知识。以中国现代思潮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时间线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顺序。通过时间轴,学生可以了解现代思维变化的社会语境。学生在学习现代思想时,如果不了解时代背景,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混淆思想的顺序,不知道思想变化的原因和后果。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借助时间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的理解。
(三)使用地图和视频再现历史时间和空间
在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对课本内容和重点大纲的讲解,而忽视了对课本图片的讲解。这是错误的。教科书中的历史地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用历史地图来解释近代侵略战争中中国领土的分裂统治,显示了外国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使学生对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分裂统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现代教学方法对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图像数据再现历史的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工业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通过这些珍贵的视频资料,教师可以了解英、法、美工业革命对国家的意义,并以声、图、色的形式生动再现历史。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时空意识。
(四)以故事的形式连接多个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如果学生依靠重复来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点,他们往往会忘记它们。随着新知识的加入,也有可能造成多个知识点之间的混淆。面对这个问题,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把不同的时间点联系起来。历史老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口头讲故事。此外,历史老师还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以文字形式呈现故事,供学生阅读。它们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以前,历史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变化的表情或肢体动作来强调一些重要的时间点,根据学生的表情来调整故事,或者调整他们的语调和语言,但这种方式消耗了老师的精力,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后者可以有效地节省上课时间,但会导致一定的无聊感。学生可能没有耐心仔细阅读历史故事。对此,历史教师可以采取折衷的方法,将故事投射到大屏幕上,并将故事本身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排练故事情节,还可以了解老师故事中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五)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历史的本质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庞大,大量的历史知识需要背诵,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着畏难心理。其实,中外史、古史和近现代史都有一定的联系。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深入探究历史的内在联系,以历史、时间、空间的联系为主线,理解历史事物与历史现象的关系,理解历史的本质。在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时,学生可以以时间和空间为纽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希腊和中国,分析古希腊文化的发展环境,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希腊和中国,进行思想比较和分析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历史环境分析,并对二者的思想渊源和性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冲破各种障碍,接触和理解历史的真相和本质。
结束语:
学生应该学会运用时空观念,从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初中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情感和物质主体,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核心历史能力和发散历史思维。学生只有把历史事件放到理论知识中,灵活运用,才能不坚持历史教科书的引进,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历史决策背后的关键人物有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逯慧敏.浅谈时空观念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J].南国博览,2019(09):316-317.
[2] 袁顺.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J].初中教学参考,2019(07):59-61.
[3] 许志锋.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05):22-23.
[4] 周云华,黄飞.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8):66-70.
[5] 叶朝良.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J].现代教学,2017(2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