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CT重建在儿童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兰兴昊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兰兴昊 ,. 三维CT重建在儿童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J]. 诊断医学,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39.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三维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18例血管性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三维CT重建检查与手术治疗,结合手术病理结果或介入术中造影验证CT检查正确性,观察患儿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维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介入术中造影诊断相同。其中静脉畸形患儿8例,动(静)脉畸形5例,血管瘤5例;患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够将血管瘤以及血管畸形的结构更加正确、清楚的显示出来,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三维CT重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与治疗;应用价值
DOI:10.12721/ccn.2021.157039
基金资助: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良性肿瘤,血管瘤常发生于新生儿,多发生在患儿面颈部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静脉畸形往往是在幼儿期有临床症状出现,甚至部分患儿出现症状是在成年以后,因此在出生时往往不会被发现,好发部位主要是患儿的颈部、颊部、眼睑等部位;动静脉畸形更多发生在成年时期,好发部位为颞部以及头皮下组织[1]。虽然这类疾病属于良性肿瘤,但是多发生于口腔颌面部,会对形象以及功能造成的影响,严重者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研究显示三维CT能够准确的进行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诊断,本文将进一步研究三维CT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8例皮肤软组织血管性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住院时间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所有患儿均接受三维CT重建检查。其中有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最小者为74天,年龄最大者为18岁,其中发病位置在颌面部有3例、四肢有11例、躯干部有4例。

1.2方法

进行CT检查时应用欧乃派克(GE Healthcare Ireland Limited,H20160023)造影剂,剂量:1-1.5ml/kg,注入速度:0.8-2.0ml/s。应用三维CT(设备型号:GE Optima CT660)进行病变位置的扫描,采集主动脉弓处的扫描图像,并将得到的数据传入相应工作站进行处理,三维重建血管,打印图像供医生进行诊断工作并撰写报告。

1.3观察指标

结合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过程中观察血管病变结构或介入术中造影与影像学检查结构是否一致,来判断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是否有重要结构损伤情况;切除标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相应结果来判断三维CT重建诊断疾病的正确性。

2.结果

2.1手术治疗与病理学检查结果

结合制定治疗方案,18例患儿手术治疗后均已治愈,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无患儿出现复发情况。手术过程中未出现大出血以及伤及重要结构情况,将肿瘤供血动脉以及引流静脉进行结扎或行硬化剂硬化治疗。病理学检查及介入术中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中5例患儿为血管瘤;5例患儿为动静脉畸形;8例患儿为静脉畸形。

2.2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正确率

根据手术记录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可知,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能够100%正确率显示血管病变范围,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显示供血血管以及病变内容物,正确率分别为81.0%与76.2%,显示周围组织侵袭情况正确率也达到了62.1%。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或介入术中造影结果相同。见表1。

表1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的正确率表1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的正确率

12.png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血管瘤以及血管畸形过程中,治疗方案一般要依据病变类型来进行制定,因此对于病变类型诊断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临床使用广泛的是MRI影像学检查,但多用于检查患儿软组织过程中,这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分辨率低的不足,因此无法对细小的血管进行分辨,同时还无法呈现直观、立体图像[3]。而三维CT重建能够在增强扫描的基础上,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将病变结构及其周围结构图像清楚的表现出来。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的正确率已通过手术治疗过程以及病例结果证实。

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治疗过程中,最适合也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4]。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与激素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激素治疗虽然能够对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例如感染等。大部分患儿单纯进行激素治疗无法完全使病变消失,但是能够抑制疾病发展过程,对手术治疗过程中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减少周围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5]。手术治疗方案要结合病变范围大小、血液供应情况、周围侵袭情况以及内容物变化情况等信息,尤其是手术治疗难度大的手术案例,更要注意手术方案的制定。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或介入术中造影检查结果一致,结合手术过程中观察记录得到的病灶范围大小、供血血管情况、病变内容物改变以及周围组织的侵袭情况可发现,三维CT重建检查结果病灶范围正确率达100%,其余几项检查结果准确率均高于62.1%。

综上所述,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三维CT重建能够将血管瘤以及血管畸形的结构更加正确、清楚的表现出来,为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促进该病治疗疗效的提升。推荐在临床诊断治疗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岚,郭海志,李跃, 等.脑血管畸形病变患 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0):23-25,78.

[2]曹航涛,江黎.探讨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6):158-159.

[3]陈军.多层螺旋CT脑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9):85-88.

[4]卢江毅.多层螺旋CT脑成像在诊断脑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5,(18):152-152.

[5]林靖复,康强,李国秀.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0):38-3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