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研究
丁志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丁志光,.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研究[J]. 生物技术研究,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094.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物学学科的要求日益提升。高中生物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生物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研究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创新研究
DOI:10.12721/ccn.2024.157094
基金资助:

高考改革深刻影响了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活动,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被打破,学生被鼓励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不再单纯依赖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在探究中深入理解知识,为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核心素养为指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潜移默化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思考与逻辑推理的训练。在生物学科中,学生可以使用科学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发展出系统化的思考架构,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核心素养的提出,促使高中生物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再以成绩为导向,而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中心。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应更多地与学生的生活、社会需要相联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可以提高生物学教学的趣味性。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研究

(一)借助于多媒体手段

生物知识因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当学习内容融合了高度抽象的概念和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时,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是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细胞结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通过高清的显微镜图像、三维动画以及交互式的多媒体软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细胞内部的精细结构和复杂功能,如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关键组件。这些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复杂的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设计一系列互动环节。例如,通过点击屏幕上的不同细胞结构,学生可以听到详细的解说和看到相关的动画演示。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的细胞世界中,亲身体验和探索细胞的奥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促进了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长期记忆。同时,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二)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核心素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的探讨者、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地完善、创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既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的心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多方面去思考、去探究。

例如,在“蛋白质检测”实验中,传统方法往往需要使用鲜肝提取液作为实验材料,但这一过程不仅繁琐,而且会产生令人不悦的臭味。为了改进这一实验,学生可以尝试使用豆浆作为替代材料。豆浆不仅制备方便,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双缩脲试剂的反应。这样的改进不仅简化了实验步骤,还提高了实验的可行性和趣味性。同样地,在淀粉的检测实验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创新。传统方法需要使用马铃薯提取液作为实验材料,但这一过程耗时且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淘米水作为替代材料。淘米水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能够有效地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独特的颜色变化。这样的改进不仅节省了实验成本,还提高了实验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实验经验和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尝试和调整,才能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和结果。这种过程性的学习和探究,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积极创新评价模式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高中生物课堂的评价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教师的评价不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简单判定,而是成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巧妙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又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同时,为了打破传统评价的局限性,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评。通过相互评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从他人的优点中汲取营养,实现共同进步。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自我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在反思中主动发现并纠正错误,从而拓展思维、提升自我。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结语

核心素质的培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在新的高考背景下,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的目标为中心,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在自主思考和实际创新的过程中,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珍.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高考,2024,(05):81-83.

[2]杨毓.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有效性研究[J].高考,2024,(20):62-6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