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徐春月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春月,.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生物技术研究,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098.
摘要:
在当前教学背景下,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趋势。生物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使其更加贴近学生认知特点,提高教学吸引力。通过精准把控课堂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构建更加高效、互动的生物课堂,助力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98
基金资助:

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能显著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为高中生物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此,教师应积极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形式,打造生动有趣、高效互动的课堂环境。通过信息技术的助力,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推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教育的提质增效目标。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凭借其独特的表现力,能够以直观、动态、感性且综合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为高中生物课堂带来革新。将其应用于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图片、视频、音频及动画等多种媒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立体直观,从而增强学生的感知与理解。为了贴合学生的基础和能力需求,教师可以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和Flash动画,营造出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描述,而是结合精彩的视频资料,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近距离观察远古生物,感受生物进化的奇妙历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

高中生物课程涵盖了众多知识点,其中不乏抽象复杂的内容,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生物教学,能够针对重难点知识,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使晦涩难懂的生物知识变得生动易懂,这为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巧妙地连接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学习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预习新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后,则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复习巩固,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度。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生物科学史教学新课堂

生物科学史作为生物知识点的纽带,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在构建生物科学史教学课堂时,应着重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史的清晰认知,从而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大有裨益。科学家们凭借独特的思维方式探索生物学领域,留下了宝贵的探究方法和经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深入挖掘这些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过程,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科学家的视角,从本质上领悟生物知识的奥秘,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可以先利用PPT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膜结构,引导学生猜测细胞膜结构的组成部分。随后,通过播放Flash动画,生动展现细胞膜融合的过程,这种方式相较于静态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可以演示电子显微镜的测量过程,展示关键数据,如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约为3.5nm,蛋白质的厚度为5-10nm,而细胞膜的总体厚度为7-7.5nm。通过这些数据,结合关键节点,引导学生从生物探究的角度思考,理解细胞膜结构的呈现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生物思维,培养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生活化生物教学情境课堂

鉴于生物学知识大多源自日常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索知识,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将生物学习置于生活场景中,学生的学习意识得以增强,他们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习的实际意义,并在生活中敏锐地发现生物学的踪迹。为此,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生活场景。

例如,在教授“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索到《生物世界》中关于水分子的极性和氢键形成过程的精彩视频。该视频以生动的模拟方式,揭示了池黾为何能在水面上自如行走的奥秘。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这些原本可能感到陌生的知识,从而形成清晰的概念。无机物作为生物与化学学科的交叉知识点,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但借助视频资料,教师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知识盲区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所选的视频资料紧密贴近生活,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解决他们在生物学习中的困扰。当学生在后续遇到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生物问题时,他们能够轻松地回想起教师展示的影像资料,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即时理解,也为他们的复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融合信息技术,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得以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增强感性认识,促进感性认知与理性知识的深度融合。实验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生物实验因操作复杂、材料难以获取等原因,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些难题,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搜集与实验相关的视频或课件资源,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支持。这些视频或课件资源,往往由经验丰富的教育者或专业人士制作,能够清晰地展示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使学生在缺乏实际操作材料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观看和学习,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三、结语

高中生物知识繁杂且难度大,但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课堂带来了转机。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教学等方式,信息技术能够化繁为简,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同时,它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习水平,为学生的生物学习之旅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李嘉.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生物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亚太教育,2022,(17):108-110.

[2]王引娟.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生物线上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2,(02):49-5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