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焊接式隔板汽道粗糙度控制研究
饶晓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饶晓创,. 汽轮机焊接式隔板汽道粗糙度控制研究[J]. 中国能源进展,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汽轮机焊接式隔板汽道焊前通过防护,焊后采取喷砂等方式来降低隔板汽道粗糙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汽道;保护;喷粉;抛磨;粗糙度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基金资助: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越光滑,表面粗糙度与机械零件的配合性质、耐磨性、疲劳强度、接触刚度、震动和噪音等有密切关系,对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从汽轮机级效率损失与叶片临界粗糙度Ks*、蒸汽雷诺数Re关系公式中我们不难发现,汽轮机通流部分表面粗糙度值越高,会阻塞汽流,导致汽轮机通流部分性能退化,使汽轮机组的效率降低,热耗增加。设计通过对1000MW超高压缸第一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当导叶片表面粗糙度为Ra0.4时,级效率将降低0.5%;当表面粗糙度为Ra0.8时,级效率将下降0.91%。可见通流部分中的导叶片表面粗糙度对机组效率影响极大,必须严格控制。本文通过对隔板汽道粗糙度控制等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为隔板通流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39760648797997.png                      1739760674327218.png

                    5.1粗糙度与级效的公式                                      5.2 粗糙度对级的总效率影响趋势 

一、粗糙度评判标准:

1.质量检测手段:粗糙度检测 外观检查

2.质量检测标准:DB3.16.3 《隔板(喷嘴)焊接及加工设计标准》

DTC/D27M2011150《汽轮机零部件非量化质量特性检验要领书》

3.缺陷定义:

3.1汽道粗糙度超差

3.1.1超高压前5级:单个粗糙度大于Ra0.6μm或超过15%检测点粗糙度介于Ra0.4 ~0.6μm; 

3.1.2高压及超高压其余级:单个粗糙度大于Ra0.8μm或超过15%检测点粗糙度介于Ra0.6 ~0.8μm; 

3.1.3中压:单个粗糙度大于Ra1.2μm或超过15%检测点粗糙度介于Ra0.8~1.2μm;  

3.1.4.低压:末3级单个粗糙度大于Ra3.2μm;其余级单个粗糙度大于Ra1.6μm。

3.2汽道外观超标

3.2.1汽道表面存在铁屑、毛刺、飞边、拉毛、台阶、污物、油污、锈迹、斑点;

3.2.2压痕、拉伤、磕碰、啃刀等伤痕尺寸大于5×5×0.05mm,缺陷数量在100×100范围内大于3个;

3.2.3.局部抛磨深度大于0.05mm,且打磨处粗糙度及纹理与本体相邻处基本一致。

二、质量控制措施

1.制定隔板装焊及热处理时汽道保护技术方案,将隔板焊接过程中焊痘、飞溅及热处理氧化对隔板汽道粗糙度的影响降至最低。

1.1改进热处理方式,避免燃气炉导叶产生水腐蚀、局部严重氧化。

8.png

1.2隔板装焊汽道保护

为了防止主焊缝和盖板焊接的过程中防止飞溅等物体污染汽道,产生焊痘或氧化,难以清理。

1.2.1盖板焊前在汽道里面填充石棉布对汽道进行保护。9.png

1.2.2改进盖板为整圈不留观察窗口10.png

1.2.3改进中分面堆焊方式11.png

2.制定隔板完工汽道粗糙度控制技术方案,确保隔板汽道壁及导叶型线在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隔板汽道粗糙完全满足产品制造要求。

2.1喷砂的工艺和原理

2.1.1喷砂工艺

喷砂工艺是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等高速喷射到需处理工件表面,使工件外表面的外表发生变化,由于磨料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使工件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

2.1.2工作原理

2.1.3吸入式干喷砂机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气流的高速运动在喷枪内形成的负压,将磨料通过输砂管。吸入喷枪并经喷嘴射出,喷射到被加工表面,达到预期的加工目的。在吸入式干喷砂机中,压缩空气既是供料动力,又是加速动力。

12.png

图5.12吸入式喷砂原理图

2.1.4压入式干喷砂机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压缩空气在压力罐内建立的工作压力,将磨料通过出砂阀。压入输砂管并经喷嘴射出,喷射到被加工表面达到预期的加工目。在压入式干喷砂机中,压缩空气既是供料动力,又是加速动力

2.2喷砂工艺优化

2.2.1更换喷砂磨料材质和粒度13.png

2.2.2更换喷砂设备

14.png2.2.3优化汽道喷砂参数15.png

2.3制定导叶抛磨规范

改进前:钳工采用传统的抛磨方式对导叶出汽侧进行抛磨,导叶背弧粗糙度:高压五级隔板为Ra0.295~1.782;高压九级隔板为Ra0.441~1.773,见下粗糙度检测统计表,每付各检测18片导叶。

1739761981445841.png

图5.18

改进后

①抛磨工具:3M砂带和3M百洁布;

20.png21.png22.png

              图5.19 3M百洁轮                             图5.20 3M砂带                            图5.21 3M百洁布

②修抛方法:先采用气动工具+3M砂带和百洁轮顺着导叶出汽边进行铲磨去除氧化层,然后使用百洁布手工进行修抛。

23.png

图5.22 钳工采用气动工具的抛磨方向

③改进结果:导叶出汽侧背弧粗糙度:高压五级隔板为Ra0.282~0.591;高压九级隔板为Ra0.225~0.533,粗糙度满足设计要求,见下出汽边修抛后粗糙度统计表,每付各检测18片导叶。

24.png

图5.23

3.制定完工粗糙度检测方案

25.png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一系列改进措施的严格执行,由于导叶存在弯曲,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案均不能使粗糙度满足标准要求,因此我们将其两者结合,在某项目隔板生产中进行效果检查,钳工抛磨的高中压隔板汽道粗糙度和240目白刚玉喷砂的低压隔板汽道粗糙度均达到设计要求,外观也满足表面质量验收标准。

26.png

图5.26

四.参考文献:

【1】郭文显,袁军平 喷砂表面处理技术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

【2】王学武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3】顾崇衔.机械制造工艺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