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建筑废弃物产生,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环保型建筑材料,其应用日益广泛。碳化作用会导致混凝土碱性降低,还会引起钢筋锈蚀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活性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化学活性的物质,能够与混凝土中的其他组分发生反应,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将活性材料应用于再生混凝土中,以提升其抗碳化耐久性。
一、活性材料的种类与特性
常见活性材料主要包括矿渣、硅灰、粉煤灰等。矿渣是指工业废渣,具有优良的水泥化性能和减水增强效果;硅灰是由硅酸镁或硅铝酸盐矿物经高温焙烧所得,具有细度高、反应活性大等特点;粉煤灰则是煤的燃尽产物,在混凝土中起到填充剂和稳定作用。物理上它们能在混凝土中填充空隙,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力学性能;化学上活性材料能与水中的钙氢石灰反应生成胶凝硅酸盐胶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再生混凝土抗碳化耐久性的现状
(一)再生骨料质量不稳定导致的抗碳化性能差异
再生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再生骨料,这些骨料来源于建筑废弃物的破碎和加工。由于建筑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使得再生骨料的质量难以控制。不同的废弃物来源、处理工艺以及骨料级配等都会影响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在抗碳化性能方面质量不稳定的再生骨料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复杂,密实度不均,进而加速碳化反应的进行。再生骨料中残留有原始混凝土中的有害物质如氯离子、硫酸盐等,这些物质在碳化过程中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反应,进一步影响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二)碳化反应机理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
再生混凝土的碳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涉及气体扩散、化学反应、物质传输等多个环节。在碳化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混凝土的碱度降低,从而影响其耐久性。碳化反应的速度和程度受到环境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密实度以及化学组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使得碳化反应机理变得复杂且难以准确描述再生混凝土中由于存在再生骨料,其碳化过程还受到骨料中残留物质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碳化反应的复杂性。
三、添加活性材料提升再生混凝土抗碳化耐久性机理的措施
(一)选择适当的活性材料
硅灰是一种从硅酸镁或硅铝酸盐矿物中经高温焙烧制得的活性材料,硅灰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细腻的孔隙结构,能够吸附水分并与钙氢石灰反应,生成胶凝硅酸盐凝胶,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碳化能力。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细小颗粒和非晶态无机物质,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和填充效应。掺入粉煤灰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和微裂缝,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透性。矿渣是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矿渣中富含二氧化硅、二氧化钙等活性物质,能与水中的钙氢石灰反应生成胶凝硅酸盐,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矿渣作为一种矿物掺合料,还有助于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具有环保的优势。
(二)优化活性材料的掺量
活性材料的掺量对提升混凝土抗碳化耐久性起着重要作用,过多或过少的掺量都可能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综合考虑活性材料的特性、目标性能要求以及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掺量范围。较低的活性材料掺量可能只能起到一定的填充作用,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较高的活性材料掺量则可以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确定最佳的活性材料掺量还需要通过试验评估和实际工程应用验证。通过对不同比例的活性材料进行试验,分析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渗透性能和抗碳化性能的变化,找到最佳的掺量范围,从而确保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
当混凝土中掺入活性材料时,这些材料能够发挥其微观填充效应,有效填充混凝土中的微观和宏观孔隙。这种填充作用不仅减小了孔隙的总体积,还改变了孔隙的形态和分布,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密实度的提高意味着混凝土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这直接减少了CO2等有害气体向混凝土内部渗透的通道。在混凝土碳化过程中,CO2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混凝土的碱性降低。而活性材料的填充作用能够阻碍这一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活性材料还能与混凝土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进一步填充孔隙,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四)提高混凝土的碱性
当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时,会导致混凝土的碱性降低,进而加速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碳化过程。因此,提高混凝土的碱性是增强其抗碳化耐久性的重要手段。活性材料在混凝土中能够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更高碱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不仅能够维持混凝土的碱性环境,还能够进一步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活性材料还能与混凝土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碱性化合物,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碱性。保持混凝土的碱性环境对于延缓钢筋的锈蚀具有重要意义。钢筋在碱性环境中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从而防止钢筋的进一步锈蚀。
(五)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
活性材料能够填充混凝土中的微孔和微裂缝,改善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均匀性,这种填充作用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和通道,降低水分和有害物质渗透的可能性,从而有效阻止水、气体和溶液等介质的侵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活性材料中的细微孔结构和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吸附水分以及有害物质,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间的压力变化,降低液体透过的速率,增强混凝土抵抗液体侵蚀的能力。活性材料还能与水泥基体中未反应的钙石灰发生反应,形成胶凝物质,填塞混凝土中的空隙,进一步提高抗渗性能。活性材料中的氧化镁、氧化铝等元素能够调节混凝土中的溶液离子平衡,改变孔溶液中的Ca2+、OH-等离子浓度,降低水的透过速率,减小液体侵蚀对混凝土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添加活性材料是提升再生混凝土抗碳化耐久性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入研究活性材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再生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可以为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活性材料在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迪.废弃陶瓷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渗性能的影响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22.
[2]吴佳育.再生混凝土残余砂浆附着表征与硫酸盐传输侵蚀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21.
[3]曹芙波,魏子洋,王晨霞等.稻壳灰与偏高岭土掺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工业建筑,2021,51(04):167-171.
[4]叶哲.再生粗骨料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安徽建筑大学,2020.
[5]陈斌.浅探活性掺合料对再生集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福建建材,2020,(05):2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