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对于初中物理的理论知识的传递和讲授,对于初中生的回应并不十分重视,这是本末倒置的不恰当教学方式,不仅容易引起初中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反感,而且泯灭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一、理论知识加持,强化深度观察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讲,初中物理知识零散不成体系,加之内容抽象化程度较高,掌握起来非常不容易,将物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教师可以考虑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对体验活动中的情景进行碎片化的回忆、整理,并进行反思,促进学习向深度拓展。
例如,在教学“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在教学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取两只气球,分别用手和粉笔对其进行按压,施以同样大小的力,观察两只气球分别有怎样的形态变化,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接下来让学生找到一只削尖了的铅笔,一只手抵住它的尖,另一只手抵住它的尾部,同样施以相同的力度,感受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结合生活中各种各样与之类似的案例与现象,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做实验的时候总有些变量要被控制到相同?两只气球形态变化分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如果以同样的速度逐渐加大施加在气球两端的力,哪只气球会先发生爆炸?两只手以同样的力按压同一支铅笔,为何感受不同?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感觉的不同?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生在实验中接收了一定理论知识后,才可以思考和回答的。
二、加强对微课教学法的运用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微课融入初中课堂已经是教育改革的一大重要趋势,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微课教学法的应用。微课是在互联网上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播放的视频内容。在我国发展先进地区,许多初中物理课堂已经与微课教学法相融合,并且得到了显著的成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微课进行课前自主预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节省课上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注重一言堂式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能力,致使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物理学科学习兴趣不高,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微课预习。
在学习通等平台上寻找适合本班学生使用的系列微课内容,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自行进行微课的录制,加强微课视频的适用性。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教师需要运用微课构建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实践教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课前填写微课自主预习打卡表,针对本节课的疑问可以写在自主预习打卡表上,在课堂上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难点。
例如,教师在讲授到初中物理教材《汽化和液化》这一课时,可以首先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并且下发自主预习打卡表,需要将关于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罗列在表上,引导学生说出关于本节微课内容的疑问。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可给予学生15分钟的时间进行微课疑问内容的自主讨论。这时,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内部,收集学生存在的普遍性和重点性的问题,统一在小组讨论之后进行答疑解惑,在接下来时间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以及情景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水平,巩固新学知识。在本节课结束之后,将PPT上传到微课平台,并且预留关于本节课的课后测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让学生进行答题。此外,教师可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师的系统中,教师及时进行批改,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课下复习。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是重要保障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自主意识,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授到《浮力》这一课之时,可以首先进行实验小游戏探测浮力的基本概念,并且让学生参与到浮力这一实验过程。在讲述完基本知识点之后,可以开展小组教学竞赛的方式,运用游戏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浮力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将班级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教师讲完本节课之后,让男生组和女生组接力回答关于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教师为裁判。
例如学生可以回答:浮力的定义是一切进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理解的话说出来而不应该死记硬背。男生、女生两个小组轮流派出一个人进行答题,在一方没有人回答之后将视为跳过减1分,答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点可以加2分。最后小组累计得分最高的即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奖励,加强小组竞赛教学的应用水平,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力。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完成课堂知识的回顾。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建立长效的小组竞赛机制,将本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5人。在开展游戏竞赛之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建立长效的小组机制,能够在每一次游戏竞赛之后针对胜利组进行积分,最后学期总积分最高的小组将会受到一定的奖励。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约束学生长久地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加强教学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从事物理教学的一线教师想要配合新课标的相关指导方针构建有效的课堂模式,势必会因为各种客观因素面临一些问题和障碍,只有尽快创新发展新型教学模式,平衡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才可以真正打破传统模式的限制。老师需要立足学生实际,坚持生本理念,从多元化角度入手完善课堂教学,并随时予以动态化监控和实时性完善,保持和学生的和谐关系,以及能够令其良好掌握并深入巩固物理学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发权.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科技资讯,2020(8):103+105.
[2]张从彦.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