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物理课程核心素养是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被践行的,物理课程核心素养更加具象。因此,教师应该弄清楚核心素养以及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精神内涵,将核心素养与课程整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途径,让学生在课程中不断发展核心素养,从而为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好铺垫。教师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结合课标要求,调整教学认知
为了达成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融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能结合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问题,做出对应的教学调整。若教师不能认识到核心素养融入的重要性,那么教学的推进自然也就难以得到顺利进行。针对教学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就需要能通过研究的进行来尝试着进行修正。在其中,教师需要能对新课标的相关文件进行细细研读,分析其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所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二、融入生活实例,培养物理观念
为了实现物理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需要先能对物理观念的含义进行深究,分析其具体构成。物理观念所指的是学生通过对物理的学习与研究所形成的对物质世界的本质看法,其是一种基于物理学认识的自然观。新课标所强调教师培养学生对于物质观、运动观、相互作用观、能量观等基本的看法。通过对这些物理观念的培养,学生就可以对物质世界形成更加深入的透彻的认知。相应地,为了达成学生对这些观念的有效认知,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能结合其具体构成进行解析,借助有效案例的引入,帮助学生分析隐藏在事物表象下的实际原理。而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引入一些实际的生活化案例。这样一来,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物理观念也就能得到培养。
例如,在进行“超重与失重”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电梯的案例,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电梯在“从静止到移动”和“从移动到静止”过程中的示意图。在其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坐电梯时在电梯加速和减速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有没有想过这一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分析,点出惯性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在平时常见的生活现象中也蕴含着物理的原理。
三、注重知识的构建过程
知识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物理知识时,既要给学生讲授定义的形成过程,还需要为学生讲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才能不断获取知识和能力。知识的建立过程需要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就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素养。那么,教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呢?教师可以在物理知识的讲授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也能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自主学习就是从教师在课程中占据主体转到学生在课程中占据主体,教师则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学生在问题中不断进行推理和证明,可以不断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物理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提出质疑,并转化思维,最终解决疑问,这样学生可以由浅及深对问题进行探究,还可以不断提升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素养可以在知识构建中形成。
四、组织学生参与亲身体验活动
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物理知识时,应该将知识转变为素养和能力。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将知识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窥探到物理课程的本质,树立端正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伦理。这些活动涉及到了物理实验和实践,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教师让学生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实验结论,不能弄虚作假。在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会发现实验结论与知识是不符合的,学生就要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际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融入到自然中,并与其他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核心素养下,教师给学生讲授物理知识,应该及时转变以往的教学态度,让学生感受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五、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合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实际作出改变,应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其中学生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参与学习,这一教学方法相较于理论讲授法可以更好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当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之后,教师就可以使学生协作完成一些探究性更强的任务,促进其物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教学实际中,为了保证物理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需要能将学生小组的有效组建重视起来,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小组设置探究任务,发展其能力。
例如,在进行“力的分解”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就要能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其中,教师可以先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下再引导其进行探究。教师在完成学生小组划分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展示物体受力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尝试着让其将物体的重力G进行分解。
六、构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保证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推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能确保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教师所开展的实验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素养的发展,这是因为,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是实验的操作者,学生作为观察者只是通过对教师操作的观察,来实现物理知识的理解,学生不能进行实际的动手分析。而为了实现探究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需要能将实验内容的研究重视起来,选择合理的问题,构建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实验。
例如,在“平抛运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探究实验,对影响平抛运动轨迹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其中,教师就要能要求学生针对平抛运动提出猜想,并结合猜想设计实际的探究实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能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结语
总之,物理知识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不仅可以学到物理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德行,并不断发展学科素养。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注重在课程中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发挥出物理课程的作用,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放.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08):37-38.
[2]项红日.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融入[J].江西教育,2018(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