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涵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班)》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素养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时空观念在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要深入探讨当代普通高中学生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贯彻时空观念的历史教学方法和策略,首先必须依托《新课程标准(2017)》,理解其内涵的多个层次:
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产物。
2.知道叙述历史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方式,并有效构建历史过程。
3.能够在时空框架下,建构历史人物、现象及事件间的有机联系,学生必须能主动构建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才能真正理解时空观念,运用时空观念学习、理解历史。
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维度对史事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用特定的语言表达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特定事件,理解其发生逻辑,作出历史性解释、概括和说明,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和延续变迁。
5.由古及今,能用时空观念架构,将现实照进历史长河,置于时空的广阔视野中进行分析和考查,以达到对现实纷繁现象的逻辑理解,站在历史的高度观照现实,认识复杂的现实社会。
由上可知,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梯级演绎、递进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首先深刻把握其多层内涵和特点,才能真正结合这一素养特点,采取针对性策略,发展学生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高一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通过对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超过一半的学生都能清晰意识到时空对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初中的系统学习,虽然有大约30%的学生只侧重于其中一个侧面,但能的时空两个维度特征的还是占绝大多数。但局限在于,大部分高中生对时空的认识相当局限,多停留在具体的时间或空间等具体知识点,甚至有相当学生表示对这一特征难以清晰表达,缺陷明显。
对于历史学习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划分方式,多数同学只能辨别简单的划分,难以在不同的广度和宽度进行不同维度的划分,仅有极少数历史思维相对突出的学生能够辨别和梳理大多数时空方式,教学中系统传授划分时空的方式已刻不容缓,必须作为教学重点予以关照和突破。
无论对于专题史的旧教材,还是通史的新教材,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把握出现混乱的情形,时序性不强,对事件的逻辑性关联掌握更少,出现只见散点、不见线面的普遍现象。
在解释历史和把握历史事件启示方面,大部分学生难以在特定时空背景下思考并有效解读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多,能有机联系时空,理性思考并得出结论的占少数。对历史事件缺乏自我观念和思考,跳不出既有结论、跳不出教材现象突出。可见,高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站在特定时空框架下解读历史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深化。通过调查也发现,学生能普遍认同历史与现实是相关联的,但站在时空的纵深理解现实的意识和能力仍有待提高。
总体而言,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学生对时空观念有一定的认知,但薄弱之处仍然突出。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进一步提升其掌握并运用时空观念素养的的能力。
三、时空观念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时间轴和地图是构建历史事件的时空经纬线。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作为其定位的横纵坐标,是高中学生学习、学好历史的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广大历史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构建时间轴,利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快速定位历史时空,把握历史时间的时空联系,培养时空观念,但要注意运用的针对性,比如在一课的开头做好时空定位,有助于学生把握整课的知识。
图表和方法是掌握时空划分的基本方式。历史的表述是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的,掌握其不同的识记方式,是把握学习方向的航标,才能避免在纷繁的历史事实中陷入迷失和混乱。因此,历史教师的教学要重视划分历史时空的方法,尤其彤图表方法和特定记忆方法如找规律、顺口溜等,系统讲授,能起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历史图示是构建历史时空关联的有效办法。它能将事件、人物和现象等貌似独立的单元,建立不可分割的关系,构建完整的时空联系,在纵横图示中,真正掌握、理解历史。
回到现场理解历史。一切历史都是特定时空下的当代史。时间轴也好,地图、历史图示也罢,他们都难以将学习者真正带入历史场景,触摸历史温度,只有与其他素养相结合,依托鲜活史料,运用史料实证,才能直观明了历史图示的过去时空,才能多角度同情地认识、理解、解释历史。
用时事连接历史和现实。现实虽然多彩,但是总会带有过去的印记。历史虽已失去,但一直散落在我们身旁的不同角落。历史和现实从来都紧密相连。很多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虽然随历史隐去,然而,它们的影响可以跨过时空的边界,影响今天的发展与沉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也势必要求在引领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引导其关注现实,通过时事将历史和现实之间连线架桥,让学生能站在历史的高度看现实,能用今天的视角比昨天,拉近过去与现在的距离。
总之,学习历史重复过去,做过去的应声虫,而是要站在时空的经纬线中,挖掘历史的价值,认识历史的真相,找到现实的意义,找到未来的方向。才能学贯古今,以古知今。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就是要善于站在学生学习历史的痛点上,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架设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用新情境发现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参考文献
[1] 马维林.我们赖以认识历史的“时空观念”阐释[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3).
[2] 宗加银.如何构建专题教学背景下的历史时空概念[J].中学历史教学,2007(10).
[3] 何成刚,沈为慧,陈伟壁.历史教学中时序观念的培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作者简介:黎小金(1982.5——),男,汉族,江西新余人,肇庆宣卿中学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