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不动产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重馆藏而轻利用,因此档案管理模式多以针对部门内部开放为主,大多档案信息均不对外开放处于机密管理状态,档案管理人员也存在职业倦怠,社会服务意识不强。自档案数据共享开展以来,为登记机构、各相关部门、产权人等提供极大的便利,但是也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部门间缺乏规范交接、安全性难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一度阻碍了数据共享的顺利开展。
1.不动产档案数据共享现状问题
1.1数据标准不统一
受区域性不动产档案管理模式影响,各区域存在登记和管理系统不同的现象,产生的数据结构和格式也有较大差异。虽然国土资源部门关于登记后的数据格式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但仍由于颁布规定的时间性原因,而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使各区域整体数据标准无法实现全部统一,进而影响数据共享的顺利开展。例如:每个区域对于不动产档案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有所差异,数据整理的效率和质量自然也大不相同,使数据从原始到共享的传递中,由于格式不统一、效率不同步、质量偏差大等原因,而未能实现统一标准的数据共享。
1.2部门间缺乏规范的数据共享交接
不动产档案信息对于产权人来说具有隐私性,由于不动产相关业务的各环节相关受理部门较多,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便民服务,大部分部门希望实时共享档案数据,此过程中如果未有效保护数据,则极易发生数据泄露的问题,直接损害产权人和登记机构的切身利益。伴随着数据共享参与部门的增多,数据泄露风险不断加大,加之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档案保密意识,使不动产档案出现被随意查询或者肆意向外泄露的情况,引发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此部门间缺乏规范的数据共享交接,极易造成数据泄露,进而影响数据共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3数据共享缺乏安全性保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数据共享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风险。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研发,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升级更新加快,使数据共享安全性缺乏保障,安全风险加剧,对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一些珍贵性和凭证性的机密不动产档案,一旦数据发生泄漏、破损、丢失等,将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安全性保障的缺乏,将会加剧这一恶劣现象的发生,进而影响数据共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恶意病毒攻击能力的不断增强、各类网络病毒的频繁攻击、隐蔽性病毒的不断升级等,可远程窃取不动产档案数据,造成数据泄露或者丢失,甚至直接引发系统瘫痪不工作。
2.不动产档案数据共享的优化措施
2.1统一数据标准确保数据共享
针对数据标准不统一,阻碍数据共享顺利开展的问题,还应从源头出发,加快各区域原始档案数据的整理建库,使全部区域都能够在国土资源部门的统一标准规范下,建立结构和格式一致的不动产档案数据库,进而将统一标准的数据共享到自然资源部,实现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的不动产档案数据共享。以市级不动产档案工作为例,各基层地方政府部门将不动产档案工作要求、时间节点、工作经费等相关内容上报上级市政府部门,由市政府将原始数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整理,承包企业为原始数据进行抽取和补录、外业调查核实等方式参与整理,进而将历史遗留的数据标准不统一问题有效解决,整理出符合统一标准的数据库,实现不动产档案数据共享。
2.2合理设置用户权限
首先登记机构应和各相关共享部门签订保密协议,以法律法规约束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义务,根据相关部门的实际业务需求控制档案信息共享范围,严禁将与工作业务无关的数据被违法违规共享的现象发生。其次全程监督和管理数据共享流程,确保数据和部门业务直接对接,严禁业务工作人员随意查询数据的现象发生,其不得以个人身份的名义获得查询权限,加大相关数据查询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普及,使其树立正确的不动产档案保密意识,从源头上避免工作人员由于意识不足、以权谋私等不正确思想或者行为,而引发数据泄露问题的发生。最后加大惩治力度,对数据泄露人员或者部门要依法依规处罚,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以领导连带问责机制,追究所在部门上级领导责任,使相关人员或者部门都能够遵纪守法,在合理设置用户权限的基础上,保密管理数据避免数据泄露。
2.3加强安全防护保障数据共享安全性
要想持续有效抵御网络攻击保障数据共享安全,就必须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防护技术水平,通过各种加密权限认证的方法层层防护,并通过杀毒软件抵御各类病毒的频繁或者恶意攻击。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较多,相关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也不断创新研发,可有效识别和响应处理网络恶意攻击,提升系统安全防护性能,保障数据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顺利完成共享。档案部门要实时掌握数据安全状况,加大对数据安全性的检查,定期升级软件系统,确保硬件设备的性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提高数据安全防护意识,及时解决系统漏洞和处理安全隐患,从源头上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避免网络恶意攻击引发的数据泄露与丢失等问题的发生。例如:设置用户权限,采取人脸识别、密码验证、指纹认证等方式对数据共享进行权限管理;建立防火墙、安全隔离、日志审计、入侵防护、防护网管、运维设计、漏洞扫描、数据库审计、单向光闸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健全的安全防护系统,层层防护保障数据共享安全,逐一瓦解避免网络病毒攻击。
2.4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在具备专业档案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保密意识、创新能力等,以熟练操作信息管理系统,对不动产档案实施精细化管理。档案管理部门应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以建立起综合素质强大的管理队伍,确保数据共享的顺利开展,最大程度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使不动产档案价值得以发挥出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例如:引进具备档案管理和计算机操作的双重应用型人才,为档案管理模式的革新贡献力量,加强新老员工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总结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数据共享情况,采取有效优化措施,解决各类问题,提升数据共享质量和效率;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使其掌握时代前沿管理能力,学习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模式,为数据共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不竭力量。同时还要制定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以避免管理人员违规操作、职业倦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结语:近年来人们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逐渐重视,档案整理也从传统的纸质档案面向电子档案同步改革,各类档案逐渐从重馆藏的落后管理模式中走出,面向开发利用迅速发展。借助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实现了档案数据共享,随之而来的数据泄露和丢失破损等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为登记机构和产权人的隐私和利益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技术的升级还应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何英昌.不动产档案数据共享探究[J].兰台世界,2019(S02):2.
[2]成小芹.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交换技术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9,(27):13.
[3]蒋美霞,李连香,孙涛.不动产登记测绘中的地籍与房产数据整合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