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是我国非常珍贵的资源,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开采,可是矿产开采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防止对矿产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失,这也关乎到国之根本,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有关部门要充分施展其职能作用,对特定问题进行特定分析,提出并实行有关环保政策,有效缓解当前严峻形势。
一、重视矿产地质勘察环境保护的关键作用
(一)推动矿产经济发展
矿产资源勘查其宗旨在于发现没有被发掘的矿产,持续提升国家矿产资源量,推动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为矿产地质勘查过程所涉及众多领域,当中包含专项地质勘察工作人员,大型勘查设备维修以及材料保管等专业领域,同时出现各部门间工作交叉的状况,地质勘查部门对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充分重视,严格根据相关规定,运行先进勘查技术与手段,提升相关人员的重视力度,可以提升矿产资源发掘的可能性,保护矿产区域的生态环境,推动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提升地质勘查单位经济效益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勘查工作由以往建设矿山、健全基本设施逐渐向生态环保、资源可持续以及技术创新等方向发展。在开展矿产地质勘查前,对其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展开合理的配置以及整理,严格根据设计勘查路线以及流程进行,确保地质勘查的合理性,充分改善内部资源的配置运用,防止发生相关问题,保证矿产地质勘查的进度,有效提升地质勘查部门的效益[1]。
(三)提升地质勘察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经过持续创新以及引进高新技术,逐渐让地勘工作向更深领域发展。对矿产地质资源有效勘查给予高度重视,对现场展开严格的管控,尤其重视生态环保问题,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提升地质勘查单位的工作效率,凸显其更高的管理能力,提升其信誉度,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地勘研究持续创新发展。
二、矿产地质勘查具有的环境问题
(一)地下水下降
为让开采更加便利,人们会把地表植被和积水清除,导致水位降低,另外矿石采运极易发生矿层塌陷,处在隔水层水分会因为矿层断裂以及形变出现流失,让植被加速枯萎死亡,让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在大规模矿区,通常都能够看见光秃秃的山,没有植被与水源,导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极大程度的破坏自然生态。
(二)尾矿库
在矿产开采时,会出现矿石与尾矿,许多矿区开采方式是两山间的尾矿,尾矿库结构质量对于尾矿的存积安全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下游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程度的威胁。而且尾矿当中存在很多对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若出现尾矿事故,更会让大气污染加重。同时地表水与地下水也会受到相应的污染。
(三)绿植损坏
植被是自然主要构成部分,植被破坏对于生态环境具有直接的影响,可是矿产地质勘查的前提条件是平坦、便捷,就要为矿产资源的安全运输开辟道路,如此也是植被损坏的必要前提,把以往植被区域修建成运输通道,让钻探设备便于进入、让车辆运送更加便利,可是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2]。
(四)水土资源严重流失
矿产资源在勘查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并不多,可是依然是个环境问题。在开采过程才是水土流失量最多的阶段,特别是露天开采,让水土加速流失。例如在盆地地形,矿山开采要对开采的杂物进行堆积,随之开采量增多杂物堆积越高,在强对流气候条件下让矿山堆积场的冲刷更加严重,盆地区域特性加之矿山堆积特性,让降雨还未补充地下水就造成地表径流失的情况。
(五)地面形变
开采完成后,地层并不稳定,极易发生坍塌问题,地面塌陷、断裂均是较大的地质问题,会导致地面建筑物的倾斜或倒塌,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
三、矿产地质勘查环境问题的有效治理对策
(一)对矿产结构进行调整
在矿区内可能具有很多矿产企业,对此并为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管理,对于总体管理有不利的影响,另外一些企业秉承利益原则进行开采,未考量到不科学的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等,因此矿产结构调整非常关键[3]。政府部门要对矿产管理进行干预,制定统一的开采规范,严格根据统一的标准对各个企业进行约束,强化监督以及惩处力度,违法操作如若发生必定严办,提升矿产企业开采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将环保问题放在第一位,有效开展矿山开采工作。
(二)查明缘由,秉公处理
对于矿产地质勘查环境问题,相关机构与企业首先要搜集材料,对其进行核实,掌握矿区环境状况,并对周围相关设备以及开采模式深刻了解,按照相应的环境问题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展开处理。另外,还要实行谁开发谁治理的政策,充分落实企业责任制,促使企业运用创新模式开展矿产开采工作,在防止出现勘查环境破坏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发生失误以及严重开采后果,要立即把责任落实企业以及相关责任人,基于环境层面以及企业层面着手,查明缘由,秉公处理。
(三)复垦露天开采堆积物
对露天矿区的开采而言,杂物堆积对后续复垦有一定的影响,要分层展开剥离,分层次开垦。把表层土挖掘单独存放,之后剥离石层,把石层放在土层下放,为之后的复垦打下基础,也有助于降低杂物乱堆乱放引起的水土流失以及安全问题。
(四)恢复植被绿化
植被被矿产勘查破坏,要在建设矿山过程中将其恢复,就要对植被进行恢复做好绿化工作。申请建设矿区同时提出植被恢复绿化的相关方案,开源节流,把资金利用在植被的绿化当中,采购树种进行移栽,恢复矿区自然生态,提升环境质量。对违背原则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充分加强矿区的企业管理以及植被维护[4]。
(五)尾矿填充采空区
地面坍塌、断裂往往和采空区有直接的关系,需要利用尾矿对采空区进行填充,把尾矿运用在所需之处,填满采空区,让路面不受坍塌影响,使居民能够正常生活,并且为尾矿科学安置寻找合理的对策,降低尾矿的不科学安置,为下游人们造成一定的威胁,另外,尾矿有效安置,降低尾矿当中的有害物质的传递,降低污染以及水源污染,对矿区周围环境百利无一害。
(六)政府加大监督力度,保证矿产勘查的合理性
不但要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还要运用政府职能,充分施展其监督作用,对企业进行监督。要构建专项监督矿产勘查组,运用明检与暗检结合的形式,充分掌握矿区的全部情况,实时了解最新状况,促使矿产地质勘查的合理性,保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另外,要设立监督体系,将责任落实在个人头上,运用分工的模式展开监督,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运用,进一步提高监督效率,确保治理对策能够切实落实。
结束语:
由此可见,伴随人们生活生产对于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提升,矿产地质勘查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经过提升勘查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环保的投入,构建健全的环保体系,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合理规划制定路线等有效治理策略,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矿产地质勘查环境问题,推动地质勘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泽海. 探究矿产地质勘查环境问题及其有效治理[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 No.559(19):113-114.
[2] 施通彬. 浅谈矿产地质勘查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 000(021):190-191.
[3] 张驰. 试论矿产地质勘查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J]. 低碳世界, 2017(28).
[4] 李顺立, 兰娜.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探究[J]. 北方环境, 2020, 032(00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