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代重视学生文化自信建立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曾长期落后于世界发展水平,在文化领域处于高度不自信的阶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落后于西方自由思想文化的。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是着眼于学生,通过改变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不好看法,逐步变革社会风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具有正向的思想价值观的指引。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民族自信,增强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信任,为社会进一步转型发展提供帮助。而对于音乐教学课堂来说,仅仅是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到音乐课堂中还远远不够的,音乐更多的有用学生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的价值,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艺术方面,学生文化自信的建设及其综合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只有对自己本民族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困苦,奋发前进,创造出属于我们民族光明的未来。从文化主体来看,一个国家只有拥有文化自信,才能对外来文化的优劣有着正确的认识,才能清晰地认识本民族文化的短处,做到取长补短,促进国家整体的进步。
二、刍论文化自信视阈下职业教育音乐课堂开展美育教学策略
(一)创建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反复的讲解以及提问解答,以此来向学生们讲授知识,就现在的教育现状来看,音乐教育也是完全按照这一固定模式进行授课,但是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当下审美教育的现状。教师应该在教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要勇于创新,可以通过情景创造,将审美和文化教学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情景,以此来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的有效传递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言语的表达,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际感受映射出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职业教育模式当中,老师可以结合多种方式来授课,比如说外出体会,亦或者是举办一种音乐游戏,音乐比赛等音乐实践课,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见解以及领域,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内部真正达到审美锻炼的目的。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音乐这门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将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完美地呈现出来,它可以将音乐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音响效果来表达它视觉美和听觉美的特点。这样能过更加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以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为例,教师可以介绍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通过观看演出片段,使学生能够了解竹笛、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演奏特点。学生会越来越感兴趣,能够主动深入了解音乐,陶冶情感。如,开展奥尔夫动作训练过程中,老师通过讲述民族民间故事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再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将特定的民间舞蹈展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每个民族的服装与生活习惯;借用每个民族的舞蹈道具。比如:维吾尔族用摇铃,汉族用转手花、扇子庆祝丰收等等;在课堂的教学中多多加入多媒体器材播放关于所学民族的舞蹈视频;根据音乐性质、节奏特点,在节奏,速度,力度上进行一定的编创,再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基础动作进行变化。去民族文化馆去亲身领略文化韵味与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优秀的教学方式会带领学生学习到深刻的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在教师的课堂之上,采用何种的教学方式与课堂之后的活动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活动在生的学习生涯中是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如何做到更好落实这一措施,是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二)增加音乐课时与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音乐教育职业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条件是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不同的音乐教育内容给学生的体验完全不同。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选择适合职业生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首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且能刺激学生的美感。可以展示音乐的精粹和独特的美。在教材准备之前,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先记录自己的审美体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出来和学生们分享。也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己对音乐的探究,让学生从中发现新的乐趣;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理解,还能提升自己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审美。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设置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想象一下音乐的魅力。
我国的音乐教育一直都提倡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多元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体系。多元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体系,是要把多种元素融入音乐教学,摆脱以老师讲解课本内容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展现多种元素融入音乐课堂的新局面。把诗歌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来,“新鲜血液”的注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起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奥尔夫音乐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并且制定合理的诗歌融入奥尔夫音乐的课程计划。诗歌与音乐二者要做到流畅的衔接和自然的融合,与此同时要使学生了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为什么可以做到相互融合。可以通过“圣经”或者《诗经》来解释诗歌与音乐可以相互融合的历史原因,虽然是书面的诗歌,但却可以通过吟唱传播。除去已有的诗歌创作成歌曲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对至目前学过的诗歌进行音乐创造,并且通过演唱的形式分享给大家,使学生感受歌曲创编的魅力,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创新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课程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订正和纠错,使得一节音乐课枯燥无味,学生的兴致不高。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年级有不同的设计,提高学习的创新性。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大多数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激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为目的的方法言传身教,此刻就是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
通过两个班级上同一节课《踏浪》,一个班级按照传统的音乐教学来进行,教师伴奏带领着学生一句一句学唱然后再让学生跟着音频学唱,不设置任何游戏环节。另一个班级则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奥尔夫教学法具体如下:学生在上课时用《踏浪》作为背景音乐学生们分成小组围成一个圈根据教师的示范来小组合作一些加入拍手或者使用奥尔夫乐器,其他学生即兴创编动作,保证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参加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寻求促使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成长进步,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表现个人的音乐,发挥音乐的表现力以及审美实力。音乐课注重体会以及经验,表现和创造是学习音乐的根本。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职业学校虽然增加了音乐课时,补充音乐课的内容。但是,从整体的授课分布来看,音乐课在职业所有课程中占了小部分。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如幻灯片、投影、视频等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解,让课堂更有活力,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拓宽师生的思想,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音乐课程传授中,就应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当然在现代化教育上肯定要有音乐器材的配备,每个学生不一定都会自己配备乐器,但在学校的奥尔夫音乐课上是可以亲自实践的,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奥尔夫有音乐课也会因为有音乐器材的配备而变得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对音乐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也会专心地投入奥尔夫音乐课程的学习当中。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多的体验文化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进行几个单元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后,让学生结合单元内容,开展综合式训练,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在自己熟悉的乐器的基础上,进行乐谱的创作,同时还要说明灵感的出处,比如,有些学生是阅读诗歌、文化纪录片等有一定的音乐灵感,或者在影响深刻的旅行和人生体验中有一定的音乐灵感。通过将文化体验融入到小组奥尔夫音乐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成果上,可以通过剪辑等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成果以及对作品多方面的评价,提高学生的作品自信、文化自信。
三、结语
不论是文化的渗透还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开展有效的审美音乐教育,将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充实学生的道德感情,同时老师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了解文化。
参考文献
[1] 丁雨石. 音乐表演中审美心理和文化阐释[J]. 公关世界, 2020, (6):123-124.
[2] 徐琳琳. 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文化素养[J]. 魅力中国, 2021, (10):180-181.
[3] 徐洪丽. 多元音乐文化下中职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培养策略[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 第23卷(4):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