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及影响研究
陈伦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伦奎,. 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及影响研究[J]. 设计研究,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3.
摘要:
建筑物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是目前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目前,建筑空间设计过程中通常从被动式和主动式两个方面去研究建筑的热工性能。建筑热工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室内热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尤其是对一些处于严寒地区且具有特定用途的建筑,如养老建筑、图书馆等,其热工性能又较传统建筑有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选取建设标准高、功能多样化和舒适性要求高的图书馆建筑为研究对象,考察太阳能发电和建筑形体等对建筑节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被动式节能建筑在严寒地区的应用并提升建筑的热工性能。
关键词: 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影响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043
基金资助:

图书馆在国民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图书馆的建筑格局、服务业务及信息资源等,都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以绿色理念为核心设计图书馆的整体环境,是为了响应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图书馆设计为贯彻绿色发展观,应从场馆建设、环境营造以及服务模式等多角度入手,降低图书馆运行的能源消耗,以践行和谐文明的绿色发展策略。

1图书馆建筑结构

现代图书馆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社会公共类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建筑结构的发展是受到其功能因素的影响。对于图书馆而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环节分别是图书的查阅和保护,使用查找固然要方便,但是保护图书使之免遭图书大敌的侵害更为重要。火灾、偷盗、潮湿、霉变、蠹鱼都对传统纸质图书造成致使伤害。为了做好防火,洛可可时代的图书馆均采用砖石结构,19世纪伴随铁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图书馆则采用铁质框架,这些材料的强度和结构形式决定着建筑的造型。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子信息获取便利,图书馆的功能也在发生改变,书籍的收集保护不再是其核心工作,提供纸质电子并存的阅读、学习及研讨的场所成为图书馆的新功能定位。

2选址原则

公共图书馆的选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场地空间环境的后期使用情况。选址首先要位置适宜,将图书馆建设在为其服务的读者的中心地带,对读者来馆阅读具有最大的易达性和方便性。好的选址,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作用和使用效率。首先要有便利的交通,场地直接靠近主要马路;其次,场地周边要有较安静的环境,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建设位置的选择应服从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也要兼顾图书馆建筑的功能、技术等自身的要求及今后发展的需要。

3图书馆的自然采光与通风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人们在对“风”和“光”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人们更多地运用人工光源和空调来调节居住环境,弱化了自然通风与采光。然而,为了节约能源,保持高品质的室内环境空气品质,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设计,将自然通风与采光巧妙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图书馆作为学习氛围浓厚的公共性建筑,对通风与采光有着更高的要求。设计师通常是通过增加外窗面积来满足通风与采光需要,可窗户数量过多又会降低建筑的保温隔热性,所以确定合适的窗墙比便尤为重要。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图书馆通过设置方向朝北的统一规格尺寸的威卢克斯屋顶天窗,为阅览室带来了充足的采光。同时,图书馆内采用了混合通风设计,室内空气可以通过打开的天窗迅速替换,充分展现了绿色设计理念。除了通过普通外窗达到自然采光通风的效果外,中庭空间也可以成为理想的自然光源。巧妙的生态化中庭设计可锦上添花,极大改善建筑内环境,如设计阳光中庭时,可引入绿色植被,植被在太阳的照射下进行生态循环,使得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舒适解压的怡人氛围。

4功能布局多样化和集成化

图书馆除了满足传统的藏书和阅览功能,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尽可能满足学术会议、展览、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相关性较强的功能。可以通过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用户这一重要的资源,强化、提升、丰富用户的合作学习经历,激励用户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智慧。充分考虑教育的因素,提供讲座、展览等博雅教育的空间;充分考虑咖啡厅、书吧等休闲空间的设置;充分考虑交往空间的设置。

5建筑造型

建筑形式以图书的方盒状为基础进行形体拉伸、挤压与错位,形成多变的建筑造型。外部造型力求美观大方、简洁典雅并能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形成协调、统一,同时具有文化气息和时代感,使人们在心态上产生一种与建筑的亲切感。

6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的运用

为了将绿色理念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图书馆的室内装修时应尽量采用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如优质实木材料无毒无害并且外观温馨典雅,是很好的环保建材。尽管它的易燃性使其无法大面积使用,但仍可作为局部装修的理想元素。此外基于传统材料开发的众多新型建材更是在绿色设计中脱颖而出。新型材料不仅能节能减排,还能有效改善建筑功能。例如正被广泛运用的复合膜材料透光率高,可节省大量的照明用电;而膜材料的高反射率又使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同时,膜材料化学性能稳定,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除了膜材料,还有很多其他的新型材料应时而生。比如可以减少能源损耗的纳米微胶囊相变材料主要由可以消除有害气体的纳米和能够保持室内热环境的微胶囊相变材料构成。在室内不通风的情况下,纳米微胶囊相变材料可以使室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达到建筑节能环保的效果。除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外,绿色图书馆设计还要注意运用高效的节能技术。比如新型节能玻璃幕墙能够较好地吸收红外线,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降低室温。尤其是双层玻璃幕墙系统和普通幕墙相比能实现约50%的绿色节能效果。双层玻璃幕墙由内、外两层玻璃幕墙组成,外层的幕墙一般都是采用隐框、明框或点式玻璃幕墙,而内层的玻璃幕墙一般采用明框幕墙或铝合金门窗。

7空间规划应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

图书馆不仅要创新性地做好传统功能的空间规划,还要加强信息新型功能空间的建设。馆藏空间复合化,对于具有收藏价值的图书,可以设立图书展区进行展览和查阅;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图书,可布置在不影响视线的开放书架上便于取阅;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图书,可利用密集架节约藏书空间;阅览空间多元化,阅览空间应满足不同读者私密阅读或共享交流的需求;加入人工智能、3D打印等科技体验区激发师生创造活力,激活读者智慧,营造创新氛围。

结束语

设计注重生态环境设计,强调建筑与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且注重绿色工程的建设。生态图书馆的建设,在满足人们舒适阅览环境的前提下,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现在社会飞速发展,未来图书馆如何利用高新技术、大数据,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下,搭建一个更加合理舒适的环境服务读者、服务社会,这些是图书馆设计研究者未来要面对和要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查晓鸣.对图书馆建筑人居环境空间设计的思考[J].上海建材,2019(05):21-25.

[2]陈建建,李淑萍,丁灿灿.对图书馆建筑人居环境空间设计的思考[J].地产,2019(17):59.

[3]郑凤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变革对馆舍建筑设计的影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9):158-159.

[4]杨致.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改造的可行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9.

[5]李维韬,张毅.高校图书馆建筑传统空间形态研究[J].居舍,2019(10):17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