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物理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局限,教师常常忽视德育,致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能有效提高。对此,教师一定要加大重视,采取相对合理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将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整体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一、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每节课都沿用。教学的方式是以教材为中心,借助黑板、粉笔以及教师自身的口述向学生讲课,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长时间学习,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生自身原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他们的思想发生改变,甚至在日后做出对社会或者课堂不利的行为。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渗透科学世界观教育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科学世界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非常有力。经分析,很多规律以及概念的确立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以及激烈斗争所获得的,如布鲁诺以及伽利略等,都因为“日心说”遭到了严重迫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概念以及规律的讲解时需要结合其建立的过程,深层次挖掘德育元素,以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在教学期间,从物理学序言开始,直到课程知识全部讲解完毕,教师都要充分掌握内容,并能细致地为学生讲解,保证学生了解世界是由物质所构成的,而物质则是不断变化和运动的。比如,机械运动以及电磁振荡等,都是不同形态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这些运动形式可以进行转换。世界上的物质十分多样,并且极为复杂,但从某种程度上分析,虽然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依旧可以从中探寻到相应的规律。科学的任务是要探究和揭示物质运动规律,最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规律,从而更好地改造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物理知识,看清楚这个世界,进而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物理是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才能凸显出物理的综合特性。在物理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事物都能凸显出极强的育人价值,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物理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物理学史指的是物理的发展历史,它讲述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以及各种主要的分支形成过程,尤其是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这其中不仅记录了一些结论的物理实验验证过程,还有众多物理学家研究的故事。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所要了解的,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家探究真理的那种无畏精神。比如富兰克林在证明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等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想法,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有力的证实。在这个物理学史实验故事中,学生感叹这些物理先驱探索真理历程的艰难,从而在内心生出好好学习物理,日后为祖国做贡献的意识。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节俭意识,做好德育渗透
物理本身是一门实验课程,教师在物理教学时做实验,演示实验,甚至让学生进行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记忆相关的内容,这对教师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在小实验开始时,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运用进来,例如矿泉水瓶等,给学生进行实验的演示,揭示真理。长此以往,学生也会逐步地使用矿泉水等一些东西做实验,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的意识[2]。此外,在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例如,在进行电功率和电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随手关灯,告诉学生教室中使用的灯泡功率,若是不关灯,多长时间会浪费多少电,然后让学生根据电费标准进行浪费的电费计算,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看到数字,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养成明确的金钱意识,这对学生节约用电意识的养成非常重要。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行,我国素质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为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教师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也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重视德育的渗透,这样不但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德育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推动我国中学教育改革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钱晨阳.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142-143.
[2]邵国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J].文理导航(中旬),2020(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