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是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的核心内容,控制好电力企业财务也是企业的中心任务,电力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计划执行,相关管理人员务必要严于律己,遵守财务纪律,杜绝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等不符合规定的违法行为,进而节约能源开支,优化能源开发方式,保持电力供应,保障社会稳定性。同时,电力企业想要提高生产质量,还应鼓舞激励基层员工的群众力量,促进最大化产出,变相降低成本。因此,本文将阐明电力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现状,并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中探讨如何更好地加强电力成本管理。
1电力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目标受外部因素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环境也就是管理决策因素、股利政策与投资报酬率和风险股利决策。外部因素是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行业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尽管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但是,追求的只有一个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综合来说,企业需要紧跟企业制定的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在整个过程中,战略总目标的制定是极其关键的,认真做好财务计划,制定总战略。只有正确的进行财务分析,对于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结构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得出一个真实的分析报告,基于分析才能得出有效的战略。
2电力企业财务结构现状
2.1电力企业的财务结构管理理念陈旧
我国电力企业绝大多数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过去经济时代的管理体系太过笼统,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市场经济。当前电力企业的财务、人力、物力划分十分精细,没有相应健全的管理体系,会导致不能及时获得精确的管控信息,不能规范内外业务处理,因此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过大,使电力企业投入过高,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愈加复杂,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财务管理没有与时俱进,及时创新,最终导致电力企业的成本逐年升高。
2.2电力企业财务评价机制存在缺陷
电力企业的财务主要体现在供电、发电和变电等运输环节中,主要包括供电成本、发电成本和售电成本。企业中这些重要组成要素的成本控制并不到位,自电力系统体制改革后,大部分企业根据企业生产销售情况来指定财务评价机制,评价指标过于片面,评价方法单一,对事后的结果没有预测,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忽略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消耗。此外,电力企业财务的人力资源体系还不够健全,管理不积极,对于新员工的录取,专业要求欠严格,奖励性机制不完备,打消员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2.3缺乏激励约束
财务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通过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措施,调节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机制。我国电力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存在如下问题:显性物质报酬过低,隐性职位消费高。电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的固定报酬难以有效的激励他们的工作。反而,电力企业经营者的隐性福利则过高。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不协调。电力企业中的绩效考核仅能满足管理层人员短期激励需求,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措施为管理层损害国家利益埋下隐患。)过高的行政激励和过低的精神激励。电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调动的行政色彩较重。
3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电力企业财务结构调整优化
3.1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政府部门下发的相关规定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市场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电力企业要想将自身所增加的竞争压力转变为发展潜力,就必须从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开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平稳发展。电力企业在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的过程当中可以积极参考其他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在财务管理体制当中应当强调内控以及监督的重要性,参照性质相似的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针对企业自身当前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化的改革,从而进一步保证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团队的建设,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的相关动态,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行监督和预测,从而及早做出应对措施,避免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3.2重视预算的管理
加强对预算的管理,首先企业财务部要组织、协调企业各个部门深入参与编制全年经营预算,通过以公司战略的长期发展为目标,并结合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完成预算编制,并依照企业内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批,审批完成后由财务部具体执行预算预算完成情况的监督管理,在预算管理发生偏差的时候,财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通过分析预算执行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根据变化情况是否调整预算计划,预算计划调整应执行严格的内部审批流程,确保企业年度整体预算管理和匹配的目标管理的可控性及可实现性。
3.3合理控制业务范围,降低负债率
对于大型的电力企业来说,进行合理的投资属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但是为了避免企业的负债率过高,进一步导致经济负担较重,首先应当进行合理的投资,在投资之前进行充分的分析,保证项目的获利空间。同时应当提高对资金回收时间的关注程度,避免合作伙伴长时间拖欠资金而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
3.4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结构的权利配置
财务结构调整是当今企业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电力企业中的财务结构模式根据财权的集中程度分为两种,分别是集权型以及分权型两种。对于集权模式来说,电力母公司对每一个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集中并且统一的管理,该模式的特点就是财权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母公司,而子公司所能够拥有的财权非常少。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人力以及物力和财力等都有着绝对的管理权,还同时掌握着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权以及收益权等活动。而对于分权模式来说,子公司有着相对比较高的财权,母公司主要从股权上对子公司进行控制。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是子公司根据本公司运行的具体状况以及环境等对公司财务结构进行适当的决策和调整。因此,电力企业应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设置母子公司财务结构模式,在满足效率、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起母子公司共赢、共同发展的财务结构权利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从治理调整的角度,对电力企业中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现状,对电力企业财务结构提出适当的调整建议,与此同时,从电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电力企业财务结构调整完善的调整建议。同时,从电力行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其财务治理结构有待解决的诸多问题,为电力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新模式的顺利落地提供有益建议。
参考文献
[1]马春晓.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30):200-205.
[2]张雅静,王馨缘,刘杨晨.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0):115-116.
[3]袁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6(1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