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从古至今华夏儿女对中国土地有着深沉的热爱。对于现阶段的学生青年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同样拥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的祖国。家国情怀是时代的主旋律,家国文化历来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大家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一、借助于生活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课,顾名思义,是用来讲述历史的一门课。对高中生来讲,他们生活的年代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历史他们很难有切实体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历史的准确理解,不利于历史育人价值的体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材的解读要更加全面,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便于找出各个知识难点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也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实际出发,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从正、反两个角度来开展日常教育工作,并鼓励学生提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注度,这也是实施生活化教学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前提。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之后再准备一些现代的图片与之形成对比。例如出行,由之前的自行车到现如今的地铁、小汽车,可以明显感觉到时代的不同。教师通过这两个时间线的对比,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所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也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祖国的日益强大带给学生的也会是无比的自豪与安心,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方式。
二、基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教师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对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受各类电视剧、文学作品的广泛普及,高中生对众多历史人物都已有了较多的了解,但由于学生获得的资源仍相对有限,其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往往不够真实,也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从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精神。例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自12岁留学于美国,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先后工作于福州船政局、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1905至1909年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并创设了“人”字形线路和“竖井开凿法”,震惊中外,由于其在铁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詹天佑能够积极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中,充分展现了其爱国精神和忧国情怀。通过对历史上具有爱国情怀人物的评价,学生在无形之中就会受到他们爱国精神的感染,从而使学生能够以他们为榜样,逐步树立家国情怀。
三、借助于英雄事迹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被选入高中历史教材的英雄不在少数,教师如果可以合理地借助于这些英雄的事迹,就可以对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目标产生一定助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英雄的事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其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受到家国情怀教育。对高中历史教师来讲,其应当做的就是知识信息的提取,信息提炼后精华的传递以及情感的推动。通过英雄的描绘,学生可以得到思想与情感的双重激发,在体会到英雄的可敬后也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英雄折射出的家国情怀,从而深受感动,有利于其家国情怀的培养。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家国情怀教育的辅助工具,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爱国情感。例如,教师在讲授《国共十年对峙》这一课时,就可以从网络上搜索符合历史的影视资源,并且将几个精彩的片段做成合集,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以及必胜决心,而他们之所以一直坚持,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这也是学生看到最后需要明确的一点。由此,学生也可以得到情感的熏陶,推动其家国情怀的培养。
四、开展家国情怀主题的实践活动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很难满足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历史实践活动,将许多文字性的表述转化为真真切切的实际感受。第一,可以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让学生从各方面收集资料写成讲稿,向同学们展示,既可以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产生家国情怀,又能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第二,可以开展主题沙龙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寻找历史中的爱国事迹,各个小组以不同的形式向其他同学展示成果。开展历史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要尤其注意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结语: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是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情感表现,也是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过程中应具备的一种人文追求。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既是深化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家国情怀不能靠教师灌输而形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积极研究教材,认真挖掘历史资源,从而借助蕴含家国情怀的素材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林烟.试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125-126.
[2]赵赢.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浸润家国情怀[J].吉林教育,2019(40):25.
[3]王丽丽.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华夏教师,201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