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刘建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建华,.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策略[J]. 历史研究进展,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8.
摘要: 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信念系统,决定着历史教学的方向和落脚点,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家国情怀就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学生历史学习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情感的培养,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取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
DOI:10.12721/ccn.2021.157018
基金资助:

在历史核心素养体系中,唯物史观是诸多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素养是诸多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最终目标。当下的文化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所以强调爱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将家国情怀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作用,使学生了解到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一、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1.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

中国家庭历来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和家庭的培育,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趋于成人,思想也日益成熟,在此阶段学生最能切实感受到家庭的关爱,最易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然而由于我们过去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致使学生在责任担当、家国情怀方面较为匮乏。他们要想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需要在内心树立起担当意识,积极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人,以获得可以预知的美好未来生活。

2.新课程改革的外在需要

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使得师生唯分数是瞻,致使在课程教学中出现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的缺位,尤其是部分学生竟然不知家国情怀为何物,更是受到社会诟病。本轮新课程改革将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充分体现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诉求。因此,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积极践行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国家认同感、国家归属感和国家责任感,使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得到良好继承并不断发扬广大,使中华民族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

1.开展对比教学,突出家国情怀

通过对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家国情怀培养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只不过很多的信息不具备显性直观的特征,需要认真挖掘和归纳总结。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对比的教学策略,对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素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正确认识家国情怀建立的必要性和自觉性。

2.融入乡土资源,激发家国情怀

乡土资源是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历史,增进学生历史理解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借助乡土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历史教材进行深度整合,并在此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能够对家乡建设和国家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每一个高中生都能够把爱国爱家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乡土历史资源可以应用到不同的教学环节,比如,在导入阶段引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应用到练习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这些地方史料辅助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当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收集和家乡历史有关的材料,并利用这样的机会增强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

3.营造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动力的必要措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牢牢把握教学重点以及核心目标,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出发点,在历史教学当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融入家国氛围的过程中增进对历史的了解,认识到建立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然教师可以积极选择多种不同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如设置问题、呈现影视资料、分角色表演等等。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情境营造方法,达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

4.利用人物事迹,强化家国认同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人物,他们的光荣事迹在整个历史上熠熠生辉,而通过对这些人物及其事迹进行分析可以增进学生的家国认同感,让学生主动向榜样学习,并将其作为学习效仿的对象,体验家国情怀和责任使命感,为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从古至今大量的优秀历史人物,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大义时勇敢担当,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如戚继光、郑成功、孙中山、林则徐、康有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及事迹进行认真分析,并从中品味这些人物的家国情怀,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

5.借助纪念节日,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对于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又重大的价值,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从历史当中吸取经验教训,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正确的思路。国家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以及肯定专门会设置纪念日,并在当天重温历史,举办各类纪念活动。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纪念日如今已经在普通大众当中广泛传播,成为了重要的教育契机。在对高中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历史纪念日作为重要评价,在纪念日组织重温历史和感悟历史的实践活动,在其中巧妙渗透家国情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历史学科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作用。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要明确地传达家国情怀的含义,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强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做好家国情怀的进一步渗透。

参考文献

[1]蒋文华.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化家国情怀[J].科幻画报,2019(12):185.

[2]叶娇.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入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4):59.

[3]张灵.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学苑教育,2019(23):26-27.

[4]何喜顺.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19(33):164-16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