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高中阶段物理是诸多学科中较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锻炼学生综合技能和增强学生德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在物理教学中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和道德修养。为此提出高中物理教学渗透德育意识的重要性及策略,本文提出教学策略,希望为德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和参考。
一、高中物理德育的现状
(一)物理教学目标与德育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践性课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消极的态度。在高中物理中有很多模拟实验,并且实验考核项目都是以完成时间作为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比较复杂的实验,这使学生无法深入地分析问题,教学策略也存在误区。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并且将德育意识与高中物理教学充分融合。
(二)缺乏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
学生每天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生活和学习,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非常少,这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就会减弱,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习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每个人都是社会成员,也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义务,在班级也是这样,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成员,对班级都要尽相应的义务。可以将班级视为一个小型社会,只有每一位学生都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才能使班级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由此看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是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并以此为基础,还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德育渗透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研究
(一)创建物理学习小组,拓展德育内容
小组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提升教学实效性最有效的途径。在高中学习小组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对同一个问题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互相交流思想,对物理能够有多方面的认知。同时在学习中还要明确分工与互相协作,完成学生个人无法实现的学习目标和活动,在深入研究中形成良好的物理知识结构。为学生设计符合其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整合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形成共识,得到问题的研究结论。如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定律的内容,通过该方面的知识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明确一些事情都处于永恒变化的过程中,并且事情的变化都有其特定的客观规律及特点。教师可以就这一教学内容组织和设计一场实验大赛,让学生自行研究实验过程,最终通过实验获得机械能守恒的定理。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行收集材料、设计实验方案,以及撰写实验报告,最后教师对小组的实验进行点评,指出不足,让学生在小组研究中收获更多的物理知识。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包含很多爱国主义的教学资料,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爱国意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高中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为学生讲述一些物理学家的背景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物理文化,能够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教师还可以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物理发展史,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时教师就需要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激励学生,刺激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此外,对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和伟大成果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将其与德育相结合,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家,如拥有“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这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不为他国利益所诱惑,不顾艰难险阻回到祖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贡献伟大力量,促进我国航天、导弹等事业的发展。如在讲解“天体运动”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讲解基本的知识后,要有目的地适当为学生延伸课外的物理知识,向学生介绍我国目前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及“神舟飞船”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载人飞船升天的激动瞬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形成强烈的荣誉感,进而加强学生内心为国贡献的理想。
(三)设计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深入探究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实验素材可以供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对物理现象的原理进行探索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并且能将学生带入探索科技知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且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感受知识是怎么获得的。通过亲身实践,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解“万有引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就“苹果砸牛顿脑袋”进行探究,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一个苹果掉地上就能让牛顿研究出这么多的事情呢?为什么就能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呢?”以此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接下来教师要进行实验,分别请三位学生进行现场实验,实验的内容就是让这三位学生拿着纸团扔下,第一名学生直接向地面扔,第二名学生平行于地面抛出去,第三名向上扔,观察最后纸团的去向。由此让学生了解到牛顿定理不是随便获得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通过这样的实验将学生带回牛顿发现定理的场景,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实验精神。
(四)结合物理学史的人文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突出物理学史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中的人文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能对物理学史感兴趣,进而愿意主动学习物理学家的精神,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主动性,进而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使物理知识更加具有熟悉感,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能够主动学习,还能意识到生活中物理学科的知识随处可见,学好物理非常重要。在物理课堂中结合物理历史进行讲解,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优秀的物理学家的研究经验和生平经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还能激活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充分理解物理知识,简化学习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物理博物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并且能够了解优秀的物理学家存在的共同点,进而在未来的物理学习中更加勤奋好学,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学习困难。
结论: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学校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将德育教学内容充分渗透到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中,在为学生提供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洁枫.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策略思考[J]. 吉林教育,2020,(22):15-16.
[2]廖崇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路径[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39-40.
[3]马文学. 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物理德育教育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