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赵东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东远,. 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 设计研究,2021.6. DOI:10.12721/ccn.2021.157059.
摘要: 为提升当前建筑设计质量水平,进一步探索提高被动式建筑设计水平的具体途径,本文将针对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展开系统性分析与探讨。首先,从地域性适应策略概述作为切入点,接着对地域性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进行深入阐述,最后从不同环境、文化和技术等角度,针对不同条件下被动式建筑的设计提出具体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地域性;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59
基金资助:

引言: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且在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形势已经日益堪忧,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建筑领域生态能源消耗的影响巨大,总量甚至占到了世界其他行业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被动式建筑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被关注的一种新型低成本建筑形式,由于被动式建筑不需要过多消耗其他一次能源,从被提出便受到我国建筑领域的广泛关注,经过研究发现,被动式建筑还可以很大程度与我国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相结合,基于此,更要大力支持被动式建筑设计在我国的应用。

一、地域性适应策略概述

绿色建筑是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一种建筑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环境不但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的生活空间和人类的历史文化环境,建筑是根植与地域气候环境下的地方文化的表现之一,绿色建筑更应该强化建筑与地方文化的关系,既对地域文化历史的尊重。因此,绿色建筑的地域性策略一方面要求在设计创作中充分体现地方文化,同时与历史环境、文化背景等保持整体联系,使地域文脉和历史环境得到保护和延续;另一方面设计者更要发掘和利用地方建筑文化和地域建筑资源,找出长期应对环境气候而形成的地域性的建筑布局方式、地方性的技术措施、地方材料的运用等生态建筑方法。绿色建筑的地域特征不是简单的采用传统建筑形式,而是在传统建筑的空间格局上挖掘出地域建筑的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功能与技术。可以综合研究各地区传统城镇与原始村落的布局,分析城镇规划与地域气候条件关系;研究建筑朝向建筑院落对应环境气候的效应,分析总结出传统建筑布局中的生态策略应对发展绿色建筑中的土地集约、生态节能、空间布局、建筑创新形式的绿色设计策略。

二、地域性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

(一)环境方面

地域性对被动式建筑设计在环境方面的影响下还可以具体再分为气候、风环境以及地形环境三个部分。第一,环境下的气候因素影响,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众多,经纬度跨度较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东西部、南北方气候条件差异明显,而这种显著的气候差异条件直接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的整体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其次是现场风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想要为住户创造更为高质量的舒适性室外活动条件和场所,那么最基本就是要有良好的风环境,而高质量的室外活动空间是提高建筑所在区域人民凝聚力的重要措施。最后是场地所在周边环境的地形地貌,在我国,平地和坡地是城市中最常见到的两种地形类型,如果能够根据地形环境所属类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与其适合的被动式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到全局科学规划,那么就可以有效降低建造成本,特别是节约一些平整场地所带来的费用支出,为建筑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文化方面

从文化角度出发,可以将其细分为历史、习俗以及地方特色三个具体部分。其中,历史部分作为文化方面的重要组成,一般是指建筑所在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发展过程记录等。其次是习俗部分,习俗主要指向的是被动式建筑所在地区人民的整体价值取向和审美方向以及道德标准等。最后的地方特色主要包括了被动式建筑所在地区的地方精神和人文特色,这对建筑设计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物朝向选择和外窗遮阳等方面。基于此,再建筑方案具体的制定和实行过程当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在做到发挥建筑自身应用价值与功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习俗,对地区文化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和准确定位,保证被动式建筑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技术方面

地域性对被动式建筑设计影响的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方面还可细分为结构、材料和细节三个部分,同时这三个部分也构成了建筑物建设中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建筑结构,能够直接对被动式建筑结构设计和顶部设计产生重大影响。而建筑材料下还包含了许多类型,常见的比如说有玻璃材料、墙体材料以及窗框等,这些材料都将被大量直接应用在被动式建筑结构设计的保温隔热功能开发和采光遮阳等环节上。细节设计里的屋面出挑,屋顶坡度和屋面材料等部分,可以说都会直接对于被动式建筑设计里的建筑遮阳设计与给排水设计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上提到的结构、材料和细节三个部分中,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些一般性结论,技术手段已经越来越成为完善被动式建筑设计体系的坚实保护外壳。

三、不同条件下被动式建筑的具体设计策略

(一)不同环境下被动建筑设计策略

由于我国气候分区众多,针对不同地区进行被动式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在严寒与寒冷地区的被动式建筑设计必须保证围护符合冬季保温与夏季隔热的双层要求。通过降低建筑体型系数,采取合理的窗墙比能够有效地抵御寒冷,尽可能地吸收太阳光,降低采暖能耗。在夏热冬冷地区,必须保证围护结构兼具防寒功能和隔热功能,提高采光和日照效率,保证室内的通风自然。在夏热冬暖地区,重点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太阳辐射,所以围护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满足隔热的效果,增加太阳能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二)不同文化下被动式建筑设计的策略

在针对不同文化进行被动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从历史中寻找设计的灵感。例如对于传统民居中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材料的灵活运用,在保证建筑整体的性能时要符合当地的习惯风俗。

(三)不同技术下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

我国当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各地区的建筑条件也各不相同,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首先要根据当地不同的设计水平和建筑构件进行分析,确保建筑结构符合经济成本要求。选择材料时,尽量就地取材,避免材料浪费。在进行细节设计时必须要严格按照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征来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案,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保证,被动式建筑与自然资源形成紧密的一体。

四、结语

本文在对地域性适应策略概述进行了一定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环境、文化和技术角度,详细阐述了地域性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经过研究发现,想要从根本上提升不同条件下被动式建筑的设计质量,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同时入手,比如重视不同环境下的被动建筑设计,注意不同文化下的设计理念,最后还要兼顾不同技术下的具体设计环节。

参考文献:

[1]佟鑫,杨小麟,马潇.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的智能化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3):146-147.

[2]李舒茜.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8(09):48.

[3]刘刚,薛一冰,房涛.地域性与被动式建筑技术结合的颐养服务中心设计——以2017年台达杯建筑设计竞赛获奖方案为例[J].建筑节能,2018,46(10):59-63+83.

[4]宋硕,胡英,张亚举.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设计,2015(17):68-6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