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建筑施工中常用材料是混凝土,其质量的好与坏关联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近些年,混凝土的类型不断增长,特性也各有不同。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施工队伍务必十分重视和充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仅有控制住混凝土的质量,相关工程项目的质量才会得到确保。因此,本文从混凝土检测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质量掌控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中提供借鉴。
1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1.1原材料因素
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含水、水泥、砂、粉煤灰、外加剂等。所以在施工环节,要为各项原材料技术指标符合规范标准提供保障。如作为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水泥,其细度、矿物组成往往会给混凝土强度带来直接影响。粉煤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强度。如在掺入10%左右粉煤灰量的情况下,会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但在掺入超过25%粉煤灰的情况下,会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强度。
1.2振捣、养护因素
在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为各部位混凝土密实度、均匀性提供保障,避免漏振、欠振、过振等不良现象存在。对于C30及以上柱、剪力墙等竖向构件,需注重保湿养护工作。也可进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以混凝土湿润状态为标准。如普通混凝土的养护时间>7d,对抗渗及强度等级C60以上的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d。但从当前的混凝土振捣及养护情况来看,上述目标还未达到,导致混凝土混合料及其结构方面频繁出现质量问题。
1.3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会给混凝土物料性能造成直接影响,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如环境较为恶劣时,建筑结构构件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损伤。此外,部分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建筑物,因多年未开展维护工作,导致出现大面积结构损坏问题,无法保障人们的生活、工作安全需求。
2混凝土的检测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工程建设水平,所以混凝土应用前必须要检测材料的质量。因此,要高度关注混凝土的检测技术。主要的检测技术如下:
2.1模拟检测技术
模拟检测技术可对混凝土结构情况进行模拟,有利于掌握施工要求。模拟检测过程常采用BIM技术。该技术可促进施工过程可视化、协调程度的有效提高,也能使建筑工程信息得以快速集成,在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模拟时,可利用丰富的数据参数,掌握混凝土构件施工标准,为检测工作的科学性提供保障,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模拟测试可应用线性约束、开放模拟等方式方法。在混凝土检测环节,线性约束方法可保障建筑符合设计标准,施工人员要结合工作情况,对BIM参数进行合理调整,确定混凝土抗拉强度、抗剪力等参数。在此基础上,以模拟结果为参照依据,合理匹配混凝土构件的实际参数,为检测效果提供保障。
2.2超声波法
混凝土检测技术中常用的是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以超生波传递速度为参照依据,确定混凝土密实度,且二者关系为正比例关系,即超声波显示传播声速较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就较强。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是将脉冲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振幅等参数信息相结合,确定混凝土结构是否有缺陷。借助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不会给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能维护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波法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增加后期维护及保养工作方面的成本。
3混凝土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做好水灰比的控制
设置科学水泥浆比重的重要步骤如下。第一,确立水泥用量。混凝土的用量不可以过高。假如过高,混凝土构件也会产生收拢难题。为防止水化热太大现象的发生,水泥砂浆内胶原纤维原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应依据水泥用量依据工程项目尺寸、当场具体情况和施工工艺等明确。第二,明确搅拌用水量。当场需水量必须按照测算规定进行控制,考虑到添加物等减水剂产生的影响,为保证需水量的准确性还要做好检测工作中。第三,明确水泥浆比重。为了能确立混凝土强度与水泥浆比重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算出与混凝土相互配合强度相匹配的水泥浆比重。
3.2试拌调节要及时
做好试拌调节,拌和混凝土时,应用强制性式拌合机可以确保振捣力度密实度性,并且在拌和环节中严格把控拌和量。拌和完成后,检验人员应密切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状况,对塌落度、持水性和粘结力等展开检验,确保符合规定,且检验配备比所使用的方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更改;具体情况下,需水量应严格把控,若拌和物满足条件,可采取需水量、添加物、混凝土等相关材料综合性调整。
3.3严格控制混凝土水化热温差
在混凝土表面设定地面防水,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地应力,降低乃至时效处理集中化状况。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在面的顶端设定地面防水。如果把毡层增加在基础垫层上,使基础垫层对混凝土的收拢并没有比较大的约束,能够科学地改进界限管束。混凝土配置应严格按照建筑施工规范,在水泥用量并不大的情形下,在配置环节中还能够掺加混凝土减水剂、煤灰等矿物掺合料,或更换成水化热相对较低的混凝土,做到控制水泥用量的效果。依据工程施工方案,邀请专家对研究思路开展深入分析,提早测算其水化热,根据严格把控混凝土表面热和热,测算二者的均值温度差,融合工程项目具体计划方案不断优化温度计划方案,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浇筑温度及表层温度等方面进行混凝土底版和翼板配筋应优先选择采用孔径小一点建筑钢筋,有利于控制全截面的含筋率,再将这种孔径小一点建筑钢筋对称性布局,全部箍筋间隔保持在100-150mm,以消除混凝土构件贯通性缝隙在混凝土预制构件拐角或孔眼四周加设斜向建筑钢筋,在预制构件墙及现浇板相连位置加设抗裂钢筋,避免横截面产生突变,处理应力难题,减少混凝土缝隙产生工作频率,有效配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是运用最广,也最常见的建筑工程施工原材料。现阶段相关混凝土建筑材料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与实验仪器在不断创新以及健全,并且质量控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因此,相关的建筑企业一定要重视混凝土建筑材料的检验工作,混凝土建筑材料质量监管对提高工程建筑整体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混凝土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泥、沙浆、水、骨料、添加物和掺合物等,若想全方位的确保混凝土建筑材料有关层面的性能,首先需要确保其质量,随后搞好有关的实验检验工作,只有这样,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可得到充分的确保。
参考文献
[1]柴金锦.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1(2):40-41.
[2]白玉瑾.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控制措施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12):492+494.
[3]肖生朋.影响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与控制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3):19-20.
[4]张辉青.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J].散装水泥,2021(3):125-128.
[5]宋彩娜.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7):216+218.
[6]张国玲.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J].居舍,2021(18):29-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