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发展的根基。中职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质量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村要建设,农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输入,职业院校机械专业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输入的重要来源,必须做好中职学生就业工作的正确引导。
1、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成因
1.1部分毕业生职业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目标定位与职业期待过高,职业决策主观、盲目、理想化;择业就业以兴趣、爱好为导向,追求个人内心体验,看重物质利益;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和价值观,自我意识强,功利心重,人格不健全,缺少家国情怀和报效祖国的决心,求职与从业表现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和情绪化,缺乏定力、恒心、感恩心和责任心,抗压能力弱,竞争意识差,对企业忠诚度不高;放大知识教育重要度、沿袭标准化考试、先出范围后考核的结果,导致培养出的高分低能毕业生不懂职场规矩、不懂得或主动放弃推销自己、不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而失去发展先机,久而久之丧失了求成求胜的自信心。上述种种表现,归结为毕业生职业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强,而由此带来的工作挫败感,加之非理想就业环境的双重影响,结果导致中职毕业生离职率偏高。家长“保护伞”、佛性心态和人生目标的缺失,助长了“有业不就”和“慢就业、缓就业”;缺乏自我认知的跟风式灵活就业,折射出部分中职院校生涯教育、就业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
1.2一是就业环境不理想
中职毕业生选择民营中小微企业就业占比较高。因受规模和实力的影响,这些用人单位对新入职中职毕业生的基础薪资定级较低(大多数企业以学历高低确定基础薪级)、总体薪资水平不高;部分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或工作地点比较偏远,入职试用考察期和日工作时间相对较长;部分企业管理不正规,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关注不够,对新入职毕业生培养的投入存有现实顾虑;部分企业从控制经营成本考虑,采取“广纳精留”的用人政策,主观上存在阶段性用人情况,并且基于项目研发与经营需要从不同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项小组,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但客观上造成原有岗位出现劳动力闲置,导致非专项小组的员工绩效工资不高。
2、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策略
2.1提高职业院校机械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提高职业院校机械专业的综合素质水平,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理论功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教师的实战经验。首先,学校应该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可以通过与多方合作来进行资源的整合,开展相关的讲座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理论知识以及积累实战经验。其次,对于学院教师也要注重培训教育,让学院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从而督促教师养成不断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满足当前职业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2帮助学生进行目标定位
帮助学生进行目标定位,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一步。学生有了目标定位才能够看到前进的方向,进而才有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刚刚进入校园的学生来说,其很容易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要做什么,现阶段的学习有什么用。对于教师来说,帮助学生进行目标定位,这样才能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专业讲解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冷门或者热门来进行专业划分,更要让学生看到专业背后所需要从事的工作,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所学专业与未来从事职业的密切关系。
2.3建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做好生涯规划
很多学生在毕业季会比较焦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鼓励引导中职学生到西部和边远地区就业和创业,不以舒适享受为追求,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荣。对于机械专业学生进校后尽早开展生涯规划的专门指导,比对于机械专业新生更有必要和实效,机械专业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遇到的问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大部分机械专业学生在进入岗位时,没有实习经验或是求职经历,并不存在就业优势。坚持开展简历大赛、生涯规划大赛、面试模拟赛、专业面试培训等活动,通过学生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获取更多的求职技能,提升求职能力越全面的生涯规划的知识普及,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尽早地去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好在校期间的学习,朝着自己自身的目标去努力
2.4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开展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还要一批优秀工作人员从旁提供支持,并且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也会对实际工作实效带来极大影响。这时候就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外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较强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加入其中,并围绕实际工作内容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在提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所开展的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管理工作也能深入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对薪酬体系进行优化改进,并将竞争、考核、奖惩等机制融入其中,在维持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整体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性,针对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并迅速完成追责,促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运转,学生就业能力也能得到明显提高。
2.5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以往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而开展就业能力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就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并在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新理念引导下,了解对学生想要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真实需求,并根据需求开展教育教学和实践培训工作。促使学生就业能力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协同提升,在这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者也能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所在[1]。
2.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中职院校可以充分借助校园网络、报纸宣传栏等新旧媒体,对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必要性进行大力宣传,甚至还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工作会议,并邀请中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及教职工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并在深化参会各部门人员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意识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进而建立科学有效地推进方法,使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深入渗透,并推动学生获得更好发展[2]。
结束语
总之,机械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仍在继续上涨,通过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机械专业学生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提升培养质量、做好精准指导,减少中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困难,提高毕业生机械专业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实现良好健康就业[3]。
参考文献:
[1]黄广上.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中职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策略研究[A].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科研学术探究论文集[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1:118-120.
[2]王志广,吴建祖.实施“语文+专业”融合课堂教学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就业,2021,(06):48-49.
[3]陈丽艳.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就业策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04):158-160.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推进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