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陈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燕,.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 历史研究进展,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5.
摘要: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拥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通过历史课堂能够正确的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让学生从小具备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基于核心素养教学工作的开展措施。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35
基金资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价值,就是能够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可以说历史学科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和重要的学习能力。历史课堂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渠道。通过历史课堂针对学生开展思想情感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核心素养认知不足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核心素养培养加强重视,结合核心素养教学要求,针对性利用教学材料内容完成教学工作[1]。历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在历史课堂上,一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历史课堂就是让学生针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没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思考,也没有利用历史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和价值观,影响了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2.学生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提升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调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2]。因此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目前一部分历史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意识不强,对于教师过于依赖,只是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没有针对历史时期的内容开展批判式的思考和学习。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没有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维活跃空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给予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1.结合图片为学生提供的视觉刺激

历史是讲述过去的客观事实,带有过去性特点,不能直接给学生展示,也无法进行再现,只能通过描述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发展。结合教材中的历史图片,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想象实现情景再现,因此历史图片属于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历史课本文字内容的重要补充。在新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历史图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针对学生产生视觉刺激,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遗迹是人们在进行生产和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生活印迹,能够把当时的历史场景客观的再现出来,为后人提供更加重要的历史咨询。在新教材中包含有很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图片,例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为学生们展示圆明园海晏堂的图片,图片中展示出了当时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景象,充分体现了在当时人们在建筑艺术中的成就。然后教师再为学生们展示圆明园遗址图片,通过对比学生们立刻了解到当时英法联军在中国的暴行,富丽堂皇对残垣断壁,一下子就激发出了学生们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历史事件的发生离不开历史人物的推动,历史人物是推动历史事件发展的重要元素,在中国的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历史人物的存在,这些都是对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素材[3]。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的时候,教师为学生们展示谭嗣同殉难图,学生们通过图片人物形象,仿佛感觉到在民族危亡3时期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这比历史教师一整节课的理论知识教学起到的教育效果还要好,是最好的爱国教育方式。在历史课本中还涉及到很多战争知识点,战争也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重要一部分,通过战争路线图,能够对历史的真实情况了解更加系统和全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形势图,让学生自主分析清朝战败的原因。通过图片的了解,学生们感觉到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面对列强时的软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通过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历史是时间不停前进之后产生的沉淀,沉淀之后的历史更加具有故事性特点,历史故事能够给人更加直观的启发,潜移默化的传达正确的价值观[4]。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听故事,是因为故事相比理论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包含的道理和内涵也更加丰富。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故事为学生传达核心素养,针对初中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在学习近现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领袖故事,例如朱德的扁担,让领袖们在革命途中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情感共鸣。通过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学生们能够领悟到领导人身先士卒跟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的精神,侧面反映出了艰辛的革命路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例如在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们讲述英雄故事,提升学生的爱国之情。在强渡大渡河的故事当中,体现出了英雄们不怕牺牲、不顾自身安危的献身精神,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让学生获得情感共鸣。历史故事也是历史的一部分,通过小小的故事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内涵,相比理论知识更加有感染性。

3.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角色扮演属于创造性非常强的互动活动,在历史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实现历史场景重现,及能够强化师生互动交流,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5]。例如在学习宋代经济发展历史知识点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分别扮演宋朝的农民、手工艺者和商人,介绍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在角色扮演当中,学生们会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身临其境的了解宋朝当时的经济发展状态,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跟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例如在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课堂上,教师为让学生们表演岳母刺字的历史场景,在岳飞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母子同心、爱国之情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拉进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历史的舞台上感受历史的真实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感悟历史知识,针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提升核心素养。

4.分组合作培养家国情怀

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属于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共同探究的出问题的答案。再次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意识交流和语言交流,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历史学习能力水平[6]。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洋务运动是否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讨论,不同的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感想不同。有的学生认为洋务运动对于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地质作用,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自身带有阶级局限性。两种不同的观点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会让学生在辩论中人提升问题的解决能力,学习站在其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待历史知识的探究更加客观,取长补短提升了学习能力。

结语:

我国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想要实现中国梦想就要弘扬中国精神,通过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为学生传授历史知识,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叶水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23):139-140.

[2]刘同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175-176.

[3]齐建.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路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4):123-124.

[4]李秀珍.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4):21-22.

[5]冯大谦.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20(15):141-142.

[6]刘瑜.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10):145-14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