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最终目标。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信念系统,决定着历史教学的方向和落脚点,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家国情怀就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学生历史学习的灵魂。本文分析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提出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希望可以供大家讨论和补充。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阐述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应该包括对个人的肯定、对家庭幸福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的个性也在不断发展,而家庭依然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单位,我们在理解家国情怀的时候也应该理性地去认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联系与区别。既要认识到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是国家长足发展的动力与保障,也要看到国家发展给个人与家庭带来的机遇,认识到国家兴衰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直接影响。
(二)家国情怀的内涵应该包含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践行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心理特征。它是民族文化、民族道德、民族传统以及民族个性的集中表现。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不管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都有其重大的价值。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个人和国家的发展不再仅仅是单独个体的事务,更是与整个世界、人类密切相关。
二、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虽然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喜欢有趣的课堂氛围。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不断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课堂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历史的热情,同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融入到课堂中去,使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学生出演《五四惊雷》历史剧。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视频,然后进行剪辑,加入自己的想法,打印出来小剧本。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表演。教师要组织其余学生认真观看,观看完之后要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揣摩人物角色,演出人物的风采。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人物形象,还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教师通过让学生出演历史剧,不仅可以提高出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谓一举两得。而且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注重以表现性评价来考査家国情怀素养
表现性评价,就是指通过完成一些实际任务、诱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真实表现、从而评价学生多方面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表现性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关注评价的过程、重视评价任务的真实性和发展性。表现性评价把调整和促进教学作为评价的最终目的;把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达、表现作为评价的内容;把贴近真实、活动中的教育情境作为评价的现实场域;把不设限的对学生实际操作和表现进行的观察和分析作为主要方式。”和传统的试题评价方式不同,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评价,更多的是评价学生表现与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表现性评价的主要形式包括书面报告、论文、演讲、资料收集、情景模拟、作品展示等。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去挑战新的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内化和外显。例如,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一次采访调查任务,让学生对家族成员或者社区街道采访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亲身经历的变化,可以根据搜集相关的口述史料整理成文献报告也可以录制采访视频,最后向全班展示,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向全校展示。通过在相关的情景任务、课外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来评价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三)走进历史博物馆,强化学生家国理念
高中历史教师不一定要组织学生参观与课程相关的展览馆、博物馆,还可以让学生浏览“数字博物馆”,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升。在实际中,有很多历史遗迹、遗物学生无法亲自参观,但是博物馆不管是在历史教学上,还是在学生家国情怀培养上,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博物馆”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相应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借助直观的视频图片来感受历史知识,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同时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与历史相关的视频栏目,如《国宝档案》,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了解国宝的相关历史故事,挖掘国宝的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可以在视频观看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结论:总而言之,在历史学科中滲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作用。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要明确地传达家国情怀的含义,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强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做好家国情怀的进一步滲透。
参考文献:
[1]武姝.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路径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9,(9):10.
[2]韩少华.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教育渗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