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筑施工工程质量主要由建筑工程中地基施工质量的优劣决定。在建筑工程中加固地基施工,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施工稳定性。为此,研究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加固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对地基施工加固技术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缺乏与试验相结合的专业研究,导致加固后的效果难以满足建筑工程中,地基施工对于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实际需求。鉴于地基施工加固在建筑工程中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提出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加固技术要点分析,通过对其技术要点的分析,提出了新的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加固技术措施,致力于通过加固的方式提高建筑工程中地基承载力,为获得优质建筑工程提供理论支持。
一、地基加固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多种现实因素制约地基加固结构稳定性,其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基于每种地基类型结构不同并存在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所以,当其利用支撑功能时,建筑物将会受到不同影响。(2)由于施工目的的不同,结构的使用、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差异会影响地基的受力,导致加固结构的变形。(3)在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变形、发展速度及趋势、施工加固技术水平与施工人员熟练程度等都会对结构加固技术有着重要影响。(4)地基加固结构的质量往往受到施工人员自身施工意图的影响,过分强调施工速度和效率会增加地基缺陷。
二、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
2.1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的主要作用是能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传力作用减少垫层下面的土体承受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基基础发生位移。施工人员可通过将基底以下所存在的湿陷性土层进行全部或者部分挖除,然后再利用灰土或者素土等开展分层回填夯实作业,从而增强地基强度。在本次工程中对换土垫层法的应用,即可将垫层的厚度控制在1.0~3.0m,能有效地消除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并且换土垫层法施工操作相对较简便,效果良好,一般适用于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层强度较低的地基处理工程,可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经过处理后的灰土垫层的地基承载能力可达到250kPa,极大增强了地基的稳定性。
2.2砂石垫层换填技术
采用分段换填砂层设计技术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合理布置和调整砂石层装潢层和砂砾石层地面调整石层,使两个垫层基本处于同一深度;技术人员也须严格按照先平后深的设计顺序,保证后续垫层施工顺利完成。其次,施工人员须严格按照设计顺序,以垫层施工工艺保证砂垫层的稳定性和密实性。当使用黑色砾石作为不同枕柄的原料时,应在地板上铺设一层黑色细砂。最后,建筑公司的技术人员要更换和放置不同的装潢材料。采用砂石作为材料时,应采用换填施工工艺,保证不同材料之间垫层的密实度,以避免建筑垫层不均匀或沉降影响整体建筑的正常施工。
2.3浅层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要结合软土地基的深度选择合适的加固施工技术,若软土基地深度不超过3m,则常采用排水垫层或换填加固施工技术。若使用排水垫层施工技术,则要按照300~800mm的范围要求控制垫层厚度。排水垫层施工应选用碎石或砂砾,要确保上述材料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同时在进行排水垫层施工时,需注意铺设垫层时,要对路堤脚部位进行延伸,一般应延伸0.5~1m。若使用浅层搅拌加固技术,则要控制厚度小于2m,将水泥和石灰掺入湿陷性黄土、非饱和软土、素填土中,提高土体整体强度。此外,对于较浅层的软土地基而言,工程人员还可使用换填法进行处理。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方案对软土地基部位进行开挖,并关注软土层的开挖深度,当与施工方案要求相符时,可将高强度的土体、砂砾等填入其中。完成上述操作后及时进行压实处理,确保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强度和密实度达标。
三、土木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结构技术要点
3.1地基施工加固技术
针对裂缝处宽度大小不超过2.5mm的裂缝称为细小裂缝;在裂缝处利用灌注粘结剂对细缝进行修补的方法。粘结剂主要包括:异氨酸酯以及固化处理后的多元醇材料,利用材料中的聚合反应,并混合在密闭的包装物当中。利用粘合剂修补时,打开盛放包扎材料的容器,快速分散介质,待反应结束后,采用直接或钻孔灌注方法,填塞到细缝中,根据裂缝生成的聚合反应,形成网状分子聚合物,由此加固地基中细缝。同时,在实际应用时应当注意,保证裂缝的清洁,在灌入前要将细小裂缝中的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基层处理完成之后,在混凝土底层涂刷一层树脂胶水。(2)针对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加固的需要,在底层树脂涂覆之前,首先需要配置混凝土浇注的溜筒粘合剂,在配置使用时,必须并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比例精确计量、配比、搅拌均匀,且胶料需在2h内用完。在地基施工加固中,应使用专业的注胶设备,将配置好的注胶从一端往向另一端注胶,当相邻排气孔注胶时,密封正向注胶嘴,并将出胶的注胶口作为注胶嘴继续注胶,每次注胶直至注胶结束。
3.2增强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能力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各地区应考虑自身的地质条件,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加强自身的抗震能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关部门还应当规范建筑技术规范,对工程的选址、规划和材料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特别是对于那些重点设防地区,即使造价高,也要采用抗震等级高的新技术、新材料。要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材料和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有专人监督,所有材料和设备的抗震试验和检查应由专门人员进行。
3.3地基加固结构技术注意事项
做好地质勘查作业,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在开展地基施工处理作业之前,需充分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在本次工程中,通过调查勘测,发现其存在素填土、黄土、古土壤、粉质粘土、中砂等,以便于为后续地基处理技术提供依据。同时需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进行取样检测,为地基处理的实效性提供保障[4]。(2)加强现场监督管理,保障地基处理技术开展具有规范性。由于地基处理技术在开展过程中相对比较复杂,涉及作业内容较多,若施工人员出现操作失误或疏漏、遗漏等,将会对整个地基处理工程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须加强现场监督管理,根据地基处理技术要求,以及工程总体施工设计方案等,对现场作业进行实时监督,确保地基处理技术的实施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进一步保障地基处理施工质量有效提高。
结束语:
地基和结构的加固主要针对既有建筑。它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多变,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都比较复杂,这与新项目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在土建工程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周围客观条件的约束,也是土建工程设计中最常见的难点,如空间运行的限制,对周围建筑和人们生活的相关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技术使之精进、成熟,才能有所突破做好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孙松科.土木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结构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4):6+8.
[2]王苏.土木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结构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03):14-15.
[3]邱金龙.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地基加固技术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23.
[4]闫韦淇.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29):78.
[5]王丽媛.土木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结构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4,40(3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