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愈发频繁,越来越多先进的医疗设备走入临床,为疾病诊治提供重要辅助。如今,医疗设备已走入临床各个领域,推动着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作为医院重要资产,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稳定运行,更加符合医院成本管控基本要求。确保设备全生命周期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在于为医疗设备构建理想的维护机制。但目前部分医院在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面临困境。本文旨在探讨医院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尝试总结工作困境,提出应对之策,以下是详细内容。
1.医院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1.1 重视维护就是确保就医秩序稳定
我国医疗现状始终存在“看病难”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医疗资源始终紧缺,一方面在于国内整体患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长,群众的就医需求与临床所能提供的医疗资源不对等,导致国内看病就诊效率低下,“长龙队伍”问题屡见不鲜。若在此大环境下,医院的医疗设备工作时常出现各类突发故障,将进一步阻碍医疗服务的畅通,进一步加剧国内“看病难”问题。本文认为,加强医院设备维护工作,有助于改善国内就医秩序,保障就医效率。
1.2 重视维护就是确保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稳定运行
医疗设备毕竟属于电子产品,其自出厂后,随着每次运行,其额定寿命将持续减少。高强度的运行甚至会加剧设备老化问题,使医疗设备出现突发故障,进而影响临床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为医院运营成本带去更大负担。重视医疗设备的运维管理工作,有助于保障设备全生命周期稳定运行,维护临床医疗活动畅通,同时减少医院在设备维修领域不必要的投入。
2.医院设备维护工作的困境
2.1 人员认识不足
医院设备科针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认识不足,仍旧普遍存在重维修、轻维护的情况,甚至部分人员认为维护工作没有必要,是浪费医院运营资金的过度支出。认识决定执行力,人员认识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的科学开展;即使院方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建立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机制,责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也会导致各项工作开展流于形式。
2.2 业务能力不足
医院方面未能组建一支专业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团队,设备科相关维修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足,仅能够简单应付基本的设备维护工作,如除尘、损坏外观件的替换等;更加专业的设备维护、维修工作开展不力,导致医疗设备维护水平不达预期。
2.3 未能建立设备维护档案
针对设备维护工作,未能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信息归集,这导致后续管理无法追溯设备的运维历史,在一些故障问题的排查上,难以做到故障定性、责任到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设备维护与维修工作的规范、高效开展。部分医院设立设备维护实体档案,但这种实体档案信息查找慢、数据易丢失,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成效难达预期。
2.4 缺乏制度约束
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缺乏制度约束,就会导致责任主体开展相关工作随意,工作开展难以保障规范性。医疗设备维护制度中若缺乏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也会使人员执行制度的动力下降,出现各项工作开展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难以调动责任主体维护医疗设备的主观能动性。
3.医院设备维护工作策略
3.1 提升人员认识
为了确保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工作规范开展,首要任务是要利用各种途径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认识。首先,医院内部要积极营造设备维护管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设备维护责任主体对待维护工作的观念;同时通过营造正确的工作氛围,强调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不仅是设备科一科之责,同时也应该是各临床科室的工作责任,要营造全院共担的良好工作氛围,推动医院设备维护工作更好地开展。在此基础上,医院加强认识教育,通过科室例会等途径,不断提高设备科人员对待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的正确认识;要求设备科党员干部与技术骨干做好带头作用,为其他同事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规范开展每日设备维护工作。
3.2 提高整体工作能力
提高医院设备科整体工作能力,有助于医疗设备维护工作更好地开展。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有二:(1)医院内部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打造常态化培训机制,并设立分级培训。初级培训由设备科主任负责,主要针对设备科全员及临床科室,开展简单的设备维护宣教;中级培训则针对设备科全员开展基础的设备日常维护教学;高级培训责任主体为外界医疗设备维护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尤其负责对设备科业务骨干进行高阶设备培训,通过分级开展培训的方式,一来有助于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二来能够响应不同人群对培训的实际需求,在培训结束后,构建考核机制,筛查人员学习成果;考核结果纳入参培人员的绩效考评中,以此不断提高参培人员认真听讲、追求继续学习的积极性。(2)加大对外界人才的引进力度。医院内部通过构建专门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程师人才渠道,引进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提升工程师人才的求职目光,医院方面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为人才构建专门的职业上升机制,使人才看到岗位发展前景;二是要做到因人设岗、因人设制,确保工程师人才在医疗设备维护管理领域的工作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三是要加强人才引进激励计划,提高岗位竞争优势;四是要保障人才高阶继续医学教育渠道的打通,使人才有继续提升的机会。内部业务培训与外部人才吸纳工作并举,有助于更好地积累医院设备维护管理人才队伍,确保医院设备维护工作有人可用。
3.3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
为每台设备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并由档案科建立专门的设备档案管理岗位,保障设备档案的妥善储存与调用质量。设备每次维护、维修,全程均需登记入档。档案要做到纸质与云端并存,通过各种编码简化档案信息录入过程,并由设备运维主体进行编辑后的审核工作,确认无误后直接线上提交至档案管理部门,随后档案管理部门做好信息更新与档案纸质端打印、纸质端储存工作。线上线下档案并存,其优势在于档案的保存安全性更高,档案内容不易丢失,且纸质档案便于反复翻阅与学术分析,方便进行管理回溯。为提高档案利用率,建议在医疗设备机身上粘贴二维码,通过物联网技术,使用专门软件扫码即可呈现设备运维档案内开放的信息,供设备维护人员及时查阅、及时更新。
3.4 完善制度
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制度,并邀请专家以函询的方式,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指导,确保制度建立科学。另外要配套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各项考核指标因岗而设,全力激发医院设备科设备维护领域的工作积极性。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困境与应对决策。文章肯定了医疗设备维护机制建立,有助于稳定就医秩序,同时确保设备全生命周期稳定运行,节约医院运营资本,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但该项工作的开展受认识因素、业务能力因素、制度因素等影响,开展成效难令人满意。建议未来加大医疗设备维护主体的工作认识,提高其整体工作能力,在健全制度的约束与设备维护档案的支持下,更加系统地开展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医疗设备在诊疗活动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莫喜娟.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1):85-87.
[2]李龙飞,谢怡,何超健.医院小型设备维修维护中的卫生安全问题探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20,26(3):91-93.
作者简介:郝成,出生于1966年8月17日,籍贯江苏省沛县,性别男学历大学专科,职称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财务经济、装备、后勤管理